课题§7.2弹力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2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情感目标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3.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中考撷要:关于弹力的概念是新教材中新增的,以前的中考中没涉及到.但关于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是历年中考中常考的内容.我们要注重理解弹力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同时对弹簧测力计也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器材直尺、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测力计、Flash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一、弹力实验探究一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如图12-2-1所示,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学生分小组实验学生实验(一)学生实验(二)学生实验(三)学生实验(四)学生观察分类通过实验、讨论使学生对弹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师学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3、弹性限度提出问题:弹簧是否能被无限拉伸?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思考讨论学生阅读并讨论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二、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想知道自己使出的力多大,或一个物理受到多大的重力,怎样才能测出来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弹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表扬学生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利用手上的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归纳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完整的弹簧测力计还需要些什么?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测力计(参考课本P47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内容.)并使用测力计.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并用此测力计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积极回答.启发并引导学生指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师指出市场上用的各种测力计及秤都是利用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受的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的原理制成的。3、制作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设计方案学生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弹簧测力计学生总结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从物理走向生活可简记为:1.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2.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3.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知识梳理1.弹性和塑性2.弹力产生的条件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