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要素。通过探究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解题。3、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重点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难点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教学过程复备一、课题引入1.回顾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不能省力,但也没有多移动距离。2.分析杠杆省力与省距离之间的关系。3.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二、探究斜面1.介绍所要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并装配好。2.提出问题:⑴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解决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小车及砝码的重力、匀速拉动小车时的拉力、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⑵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什么?(平行于斜面,匀速拉动)3.请同学们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测量次数F/Ns/mG/Nh/mFs/(N·m)Gh/(N·m)⑴⑵⑶4.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纪录在表格中。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三、关于功的概念1.进一步分析实验结论,得出:不考虑摩擦等阻力影响,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2.指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中称为机械功,简称功。3.功的计算公式:W=Fs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4.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1J=1N·m功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的。5.提出1J的功有多大?从地上拿起一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做功大约1J。6.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者缺一不可.下列三种情况对物体都没有做功:⑴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因而没有力对物体做功.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推动.推车的力没有对物体做功.又如,一个人举着重物不动,他对重物的举力没有对重物做功.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的距离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例如,手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水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这个拉力也没有对水桶做功.四、总结本课时内容,课堂练习:例1.如图,李萍同学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推上同一高度,则李萍做功()A.沿AD推力做功较多B.沿BD推力做功较多C.沿CD推力做功较多D.沿AD、BD、CD推力做功一样多例2.如图所示,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板书设计三、功1、功的概念2、功的公式、单位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