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作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迎合时代的潮流,实事求是和果断正确的处事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学会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三、知识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知识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组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几幅浮雕,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秋收起义、长征图片信息后,设置问题2: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础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同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用图示法进行板书。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那学生对第3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和整体印象。示意如下: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用心爱心专心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无产阶级的政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的崛起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战争)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战争)红军长征二.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等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整和在一起成为一个背景小专题,既要显示他们的共性,也要区别个性,还要突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现状开始分析,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区别。如下示意:(一)革命对象:主要是分析1919年——1949年,给中国带来黑暗的中外反动势力,主要是使学生明白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的基本社会背景。示意如下: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长征)(二)革命的主力军:一战期间中国民族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壮大了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的救治中国的黑暗,于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又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并不充分,所以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是不够的,所以到农村去,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如下:无产阶级初步显示力量工农群众大力支持革命主要依靠农民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