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从容说课本课主要内容是俄国和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克服农奴制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被迫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第一,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乏必要的劳动力、国内缺乏广阔的市场。第二,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奴的反抗,农奴暴动接连不断,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统治者意识到,废除农奴制势在必行,而且“这件事自上而下进行比自下而上要好得多”,于是被迫实行改革。第三,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农奴获得“自由”,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因此,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这次改革是在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由天皇政府实行的,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改革力量的政治立场。其次,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废除了藩主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提倡欧美资产阶级文明,接受西方思想观念,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这些改革措施使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明治维新通过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加强了国防,当然也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学习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正文、小字、图画、史料和“动脑筋”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合理利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分析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1.在教材内容比较简易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两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教学方法1.导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2.讲解法。对于疑难问题,教师通过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3.讨论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古今结合、纵横联系,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4.辅助教学法。运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再现历史,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省事省力,效果不错。教具准备1.实物投影仪。2.多媒体。3.图片和实物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翻开世界历史的史册,其实我们曾经了解过英、法、美、俄、日等国,知道英、法、美三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史实,与此同时俄国盛行农奴制,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1853年的一天,美国海军的一支舰队闯入日本江户湾普贺港……日本以及同一时期的俄国,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大事对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