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理】读考纲理考点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欧洲启蒙运动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理解启蒙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㈠“理”考点及内在联系㈡“理”三级考点的要素、要点⒈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⑴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普罗泰戈拉是主要代表,他在《论真理》中说:“人是万物的尺度。”⑴观点: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⑵评价:①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要以人为尺度。③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⑵苏格拉底⑴观点: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②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即“美德即知识”。③提出“认识你自己”,认为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⑵与普罗泰戈拉观点的异同A、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B、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②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⒉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⑴背景:①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接触到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⑵过程:首先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⑶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现,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⒊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⑴含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中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虽然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⑵理解:A、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B、文艺作品中包含人文主义精神。如:①但丁:在《神曲》中,率先对教会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②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③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⒋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⑴影响:解放了思想,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⑵理解:结合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理解①信仰得救: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不是靠行善来赎罪。(无需赎罪券)②简化仪式: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③《圣经》至上: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的权利。④君权高于教权:认为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⒌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⑴孟德斯鸠: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②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⑵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①抨击天主教会,号召粉碎教会邪恶势力;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一切人都人追求生存和幸福的权利;④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⑶卢梭:①天赋人权,封建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铐。②主权在民,统治者违反了民意,人民有权推翻他。③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⑷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①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②主张主权在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但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③人要自律,不能妨碍他人自由。⒍理解启蒙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⑴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