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电路图》是浙教版科学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完成对基本电路的构建,才能从电流,电阻,电压这三个物理量进一步研究电路。并找出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欧姆定律。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对电路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内容主要分为电路和电路图两部分。重在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如简单电路的构建,开关的作用,电路的连接,电池的短路,画电路图,电筒的电路图等都充分体现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是教学的关键。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的开始,电路对八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相对比较陌生。但是生活生产科技中到处都与电有关,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所以在教学中力图从生活出发,尽量做到生活化和实践性,让学生从实验室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开始体会电路。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又好表现,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设计了较多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电路的连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设计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生产、科技中电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电的广泛性。体会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电路,理解各电路元件的作用2、会画电路图难点:在没有老师指引的情况下,学生尝试连接电路,自行分析电路故障并解决问题;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并联电路示教板2、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电路板、灯(2个)、开关、导线、干电池(2节)、手电筒七、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用多媒体展示秦淮河的夜景图。提问:你觉得夜景怎样?美在哪里?【用美丽的夜景导入新课,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电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并能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师生讨论后小结: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新课教学】1、电路的组成首先教师将让学生作一个“使一盏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合理选择使一盏灯亮起来(其中几组桌上少给了开关,少给了电池,少给了导线)一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一边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讲述开关,导线和电池的作用。然后教师将挑选用到开关盒不用开关都能让灯成功亮起的小组上台演示。教师问:这两种连接方式哪种更合理,为什么?教师将对开关进行“打开”和“合上”的操作,让学生观察电灯的“暗”与“亮”,感受开关的必要性。再进行提问:仔细观察,要使灯泡发光并可以控制,哪些元件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讨论、回答,最后总结引出电源,用电器并最终引出电路的概念。板书: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称为电路。2、电路的状态用多媒体展示通路和开路的动态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状态下,电路有什么特点。通过教师的引路,学生讨论归纳得出: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开路:断开的电路,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接着,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开路?学生讨论归纳得到的原因有:开关打开,接头松脱,接触不良,用电器坏了,导线断了等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教师问:我们能否将电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