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文化创新课题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5规定的“汇集实例,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的要求。【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本课是对全面两课的一个提升,同时对接下来学习第三、四单元的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第一自然段,承接上一框题“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归纳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主要分析如何处理古今文化的关系,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主要分析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中外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第三目“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描述4种错误倾向,强调要克服错误倾向,坚持正确的方向。教学重点是: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难点是: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教学资源:】学生资源:通过电视网络或亲身体验了解上海世博会,并在课前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尝试对世博的文化现象进行点评。教师资源:搜集相关的有对比性、选择性的资源,在课堂上适时调用,如:历届世博会的主题、上海世博会各国家馆的资料、世博山东馆的资料。【学情分析:】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本课知识贴近生活,且本单元前面的内容为本课的升华做了知识铺垫,所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关注的热点自主介绍并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的。在介绍和分析中,归纳本课知识。●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能力目标: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提高实践探究能力;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提高思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教学准备:】学生:关注并了解上海世博会;课前复习本单元已学知识,浏览本课内容。教师:选择典型材料,制作课件。【整体思路:】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或亲身体验了解上海世博会,并在课前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尝试对世博的文化现象进行点评。课上:教学互动,合作探究----判断运用,体验践行。学生介绍世博看点,生生互动进行文化点评,随后教师调取适当资料进行补充并总结提升,梳理知识框架,最后走进生活学以致用。专心爱心用心1●教学活动过程课前:播放《世博会宣传片》开课:世届博览会,又被称为文化奥林匹克,其集中展示的成果是科技的创新、艺术的创新、思想的创新;回顾世博历程,其共同的主题就是文化创新,今天通过对世博会的思考,提炼文化创新的途径。【历史中的世博】在文化创新这个大前提下每届世博会又都有着不同的主题设定:提问:世博会主题因何而定?可见,世博会主题随着时代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这恰恰印证了我们上节课的重点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结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过渡:上海世博正是基于实践的发展进行了创新,首次把城市这一人类生活的核心领域作为世博会的主题,表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下面就让我们从历史回到现实,一起游上海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