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设计理念】摩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可以从学生对摩擦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通过对学习、生活中的事例的分析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先通过事例和实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由学生讨论后互相补充、合作完成。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可采用边思考边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把生活与物理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时空的开放性、参与的过程性,建立起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的主导权交给老师,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理想境界。【教材和学情分析】课文包括三部分内容:1、摩擦力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增大、减小摩擦。其中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猜想和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也知道可以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研究某个力。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常见的事例知道摩擦力的应用(2)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意识【主要教学法】实践体验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两个瓶颈较长的酒瓶、洗手液、长木板、长方体木块、钩码、毛巾、弹簧测力计、细线、多媒体课件及演示设备、物理课本、化学课本【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一、复习提问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研究力常用的三个角度)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测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原理)3.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测滑动摩擦力时动作要领提示)二、引入课题师:现在我们进行一项有趣的比赛,同学们推荐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同学和力气最大的男同学进行比赛。(学生推荐后)请两位选手登场,讲台上有两个规格相同的酒瓶,请两位选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将酒瓶提起来,看谁完成任务的时间最短,谁就是赢家。比赛过程:力气小的女同学很轻松地提起酒瓶,而大力士男生尽管用了很大力气还是没能提起。师:是男生力气没有女生大吗?是谁帮助女生获得胜利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她自己,而是摩擦力。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摩擦力。(展示课题)(说明:课堂一开始,老师创设了比赛情境,从生活现象引入,巧用趣味比赛激荡课堂气氛,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激奋的学习状态。)三、新课教学1.摩擦力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个小实验,将一只手按在课桌上向前移动,感觉桌面对于手的前进有什么样的作用。(说明:从身边的事例引入,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摩擦的存在,并初步感知摩擦力的作用,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被充分激发出来,内部教育基因被激活,学生学习兴趣骤然高涨。)生:桌面阻碍手前进。师:很好。其实手受到了桌面给它的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对于摩擦力的定义,同学们特别要注意“相对”这个词,为什么要加“相对”这个词呢?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说明: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学习目标更明确。)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师: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呢?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下面同学们相互讨论,结合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产生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讨论后回答:要相互接触,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