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②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③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④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在测量过程中对兴趣的培养。②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③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教学难点: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教具准备:学生实验共25组: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2.5V)、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若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道的题目。投影:用电压表测出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它的电流为0.25A,这只灯泡的电阻是多少?学生练习,请一个同学板演。板演后由全班学生进行评估。师:假若给你一只灯泡,你能否想法测出它的电阻?从上面的例题你是否受到了启发?学生讨论后得出:将欧姆定律I=变形,得到:R=,可以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通过计算得到。师:对公式R=,能否理解为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电阻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二、制定实验方案师:刚才同学们提出可以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测出灯泡的电阻,这样做能测出几组数据?如果要多测几次怎么办?生:这样做只能测一组数据,要测多组数据可以用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师:还能用其它方法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吗?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还可以采用逐次串联多个电阻、改变电源电压等方法。对提出这些方法的学生,教师可提供器材,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师:请同学们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和记录数据的表格,注意,今天我们实验采用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多少?你能从哪儿看出来?学生观察小灯泡后得到:U额=2.5V,教师告诉学生设计时最高电压不要超过3V。学生画图,请一个同学板演电路图,另一位同学扳演记录数据的表格,并请全班学生对扳演的电路图和表格进行评估,之后得到如下电路图和表格。(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正确答案)师:你觉得在今天的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提问:1、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停放在什么位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怎样才能做到合理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停放在阻值最大处,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电路,避免灯泡和电表被烧坏。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时,可采用试触法,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量程,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三、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四、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师:比较测量计算出的几个小灯泡的电阻值,它们的大小相同吗?学生计算后得出,灯泡的电阻大小不一样。师:你能看出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灯泡越亮,电阻越大。师:你认为灯泡的亮度与灯丝的温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后得出:灯丝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实验次数电压/V电流/A电阻/Ω灯泡的亮暗123五、评估、交流学生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电路闭合之前为什么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使电路中电流最小的位置?2、从设备使用安全角度考虑,测量时为什么要逐次降低电压而不是升高电压?通过学生讨论后,会出现多种答案,这时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反驳,最后找出较合理的答案。六、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知识上你有哪些收获?从学习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迪?学生自我小结,并由代表在全班交流。七、布置作业1、课本P23动手动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