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填词去。”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生,死后由群伎合金才得以入葬。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望海潮》(东南形胜)、《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评价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人物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其名字抹去。柳永遂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背景链接1.《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作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2.《雨霖铃》《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时所作。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以寄离情。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词的有关知识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貌,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Ⅱ.文化常识1.三吴都会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和会稽。2.有三秋桂子三秋: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3.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文中是恭维孙何的话。4.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是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5.对长亭晚长亭: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长亭用来供行人休息,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文本鉴赏(一)研习《望海潮》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完善下面的表格:内容概括具体体现(用原文词句填写)上片:山水美丽,都市富庶都会①②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繁华③下片:湖山胜景,百姓安宁西湖美景④人民安乐⑤盛赞孙何⑥2.简述开头三句在全篇内容上所起的作用。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4.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有着怎样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