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新课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2、掌握大陆发展与台湾关系的政策措施,理解中国人民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认识到海峡两岸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紧密。(二)过程与方法:情境再现;问题探究;历史比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和重要保障。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香港回归祖国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播放《思乡曲》和《望大陆诗》)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在台湾病重期间以痛彻肺腑的笔调这样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为什么许多炎黄子孙会留下“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呢?——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但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还没有实现与祖国大陆的统一。这些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问题的成因一、香港问题的形成历史回眸: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西北面广场。纪念碑柱身由206个石环重叠而成,代表香港在1842年至2047年的年份。其中代表1842年、1860年、1898年、1982年、1984年和1990年等6个年份的石环,采用较浅色的石料。柱身唯一嵌有光环的石环,是代表1997年的年份,突显香港在这一年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考考你:你能结合1842年、1860年、1898年这三个年份回忆起香港问题的形成过程吗?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1二、澳门问题的形成1999年澳门女孩用她稚嫩的童声唱出了所有华夏儿女的心声,整个中国为之动容。(播放《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问题探究:从歌词中你能找出哪些有关澳门问题的信息?母亲:祖国;儿:澳门;他们:葡萄牙殖民者1535年,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力1553年,葡人借口遭受风暴,商船破裂,货物潮湿,借地晾晒,获准在澳门上岸搭蓬暂住,每年还向香山县缴纳租金500两、商税2万两。鸦片战争后的1845年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不断破坏中国对澳门的主权。1849年葡强占凼仔、路环二岛,基本上形成了今日的澳门区域。1887年,又迫使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中葡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但未经中国许可不得转让。三、台湾问题的形成台湾的自述:我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我的命运十分坎坷,两度被外国侵略者侵占,又两度回到祖国的怀抱。后来在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华民国”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走近台湾: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大陆的原始人就已经进入了台湾。请你猜一猜,在当时,原始人是如何到达台湾的呢?在新石器时代,台湾与大陆之间有大陆架相连。所以说根本就不需要渡海的工具。大陆最早加强与台湾的联系是在什么时候呢?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航海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夷洲即今天的台湾。元朝时曾经设立过一个什么机构来管理台湾?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那个时候台湾叫做琉球。台湾府是清朝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刘铭传,台湾首任巡抚,安徽省肥西县人。在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中被起用,抗战胜利后被清廷委任为台湾第一任巡抚。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想想看: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这是郭沫若为哪位历史人物写的挽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