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1王国林2(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京210046)摘要: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以美元资产为主,而且集中在美国债券上。随着近年来美元对各种关键货币大幅贬值,中国外汇储备是否会因此而缩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利用能够得到的数据对欧元面世以来的几大关键货币汇率变动、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关键货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汇率变动外汇储备美元欧元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规模反映的比较宏观,而一国外汇储备的微观结构则是由各种货币组成的。随着汇率波动的增大,汇率变动会通过不同的币种结构对外汇储备规模产生影响。截至2005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7109.73亿美元,除了外汇储备是否过高引起人们关注外,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这么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也给我们带来了如何管理汇率风险问题。特别是,2005年7月21日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主要盯住美元,外汇储备以美元储备为主,近年来美元对各种关键货币大幅贬值,以其他强势货币来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可能会在这段时期内缩水。这种风险究竟多大,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如何,虽然人们已经就此展开了讨论,但是都比较模糊,缺乏详细论证,本文准备利用现有的数据就此问题作一探索。一、关键货币汇率变动状况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汇率易变性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关键货币的波动。当前关键货币基本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分天下,由于欧元属于新生儿,为便于比较分析,我们选取欧元面世后的数据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在当前存在上百种货币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关键货币汇率变动也要涉及上百种货币,现实中也确实如此,为简便起见,不失一般性,我们以这四种关键货币与特别提款权(SDR)的月末汇率变动来分析其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涉及具体货币之间汇率时,我们再特别指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我们整理得到1999年以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以特别提款权表示的汇率走势图(见附录)。在这段时间内,相对SDR而言,美元以2002年2月为分水岭,先升值后贬值;欧元则与美元相反,以2000年10月为界,先贬值后升值;日元相对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160左右;英镑变化较大,在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期间相对稳定,2000年5月贬值后至2002年5月又保持一段时间相对稳定,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稳中趋升,2003年2月至2003年8月贬值后震荡整理,然后逐步升值。由于SDR是由一篮子关键货币组成的,其中存在此消彼涨,因此用其计价相对稳定,如果单用某一货币计价,上述关键货币汇率变动将更复杂,我们以美元计价单位,再来看看其它三种货币关于美元的汇率走势。欧元2001年5月成功探底后一路上扬,直至2003年12月创出历史新高;日元走势和SDR表示的汇率走势差不多,只是幅度有所加大;英镑则稳中趋升,比SDR表示的汇率走势平缓的多。二、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变化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外汇储备余额的数据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发布,而具体用途则没有披露,由于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特别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决定了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国际市场上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发达国家或权威国际1本文为2004年度南京财经大学一般研究项目《汇率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B0408。2王国林(1971--),男,讲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国际金融方向。机构公布的数据来估算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2002年5月27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表的季度报告首次用专栏分析了中国银行系统的外汇清偿力流动状况。报告称,1999-2001年,中国共使用了1251亿美元外汇,其中大部分用来购买美国债券,金额高达796亿美元,而同期仅购买了44亿美元德国证券和15亿美元日本证券,其余396亿美元存放在BIS的报告行。报告还注意到,在2001年中国开始大规模购买美国公司债券。据估计,在中国外汇储备和个人外汇存款中,80%左右是美元。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