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12联系实际、明确思路,解决基因的传递规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7河北武邑中学三调,30)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28℃时体色灰绿,随着体温逐渐升高体色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这表明()A.这种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性状B.这种蜥蜴的体温能够引起体色的可遗传变异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调,32)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也是残翅的,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则应选用的配种方案和培养温度条件分别是()A.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35℃B.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35℃C.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25℃D.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25℃3.(2017黑龙江大庆中学第二次月考,22)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和分离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据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设想B.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所选实验材料不一定为纯合子4.(2016湖北武汉新起点调考,18)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里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与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AA、Aa表现型相同且不存在致死现象),在收获的子代玉米中该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应接近()A.1∶3B.5∶8C.1∶1D.7∶95.(2017福建四地六校第一次联考,6)若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丁个体DdYyrr自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B.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用丙YyRr自交,其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验证假说阶段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6.叶腋花和茎顶花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两株茎顶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是茎顶花,一半是叶腋花。茎顶花的F1植株自交,F2全是茎顶花;叶腋花的F1植株自交,F2表现为叶腋花1908株,茎顶花1452株。下列假设能解释该遗传现象的是()A.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叶腋花为显性性状B.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茎顶花为显性性状C.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双显性表现为叶腋花D.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双显性表现为茎顶花7.(2016河北三市二联,5)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实验鼠(亲本),已知基因B决定毛黑色,b决定毛褐色,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亲本鼠的体色为黑色,褐色鼠的基因型有bbCC、bbCcB.亲本鼠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白色=9∶3∶4C.亲本鼠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D.小鼠种群中BB的个体占55%,bb的个体占15%,若种群内个体进行自由交配,F1中B基因频率为70%8.(2016山东淄博一中期中,25)某种植物的株高受三对基因(A、a,B、b,C、c)控制,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三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株高,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现将最矮和最高的植株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则F2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株高相同的概率为()A.15/64B.12/64C.6/64D.3/649.(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8)一个7米高和一个5米高的植株杂交,子代都是6米高。在F2代中,7米高植株和5米高植株的概率都是1/64。假定双亲包含的遗传基因数量相等,且效应叠加,则控制植株株高的基因有()A.1对B.2对C.3对D.4对10.(2016河南豫南九校联盟一联,16)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和他们子女的基因型及他们对应的表现型(秃顶与非秃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群中,男性、女性在秃顶和非秃顶方面的表现没有差异B.若一对夫妇均为秃顶,则所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