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民政工作总结报告一、坚持做强做大,民生服务品牌的惠及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一是家院互融项目实现了新的扩面提质。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家院互融项目在去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又被列入20xx年政府实事工程,家院互融品牌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服务对象实现扩面,已有5000余名服务对象享受到政府购买服务,服务对象总数增加30%,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70周岁以上独居等重点服务对象专业服务覆盖面分别达90%和70%以上;服务效率得到提升,完成家院互融信息化平台二次升级,全面提升养老工作管理、服务监督、老年人满意度、紧急求助等功能;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开展了“暧巢行动”,以公益创投方式为家院互融高龄独居老人开通数字电视老年频道,形成了11大类83项服务项目,为97万余人次的老人提供了各类服务;监管力度得到加强,完成家院互融服务站等级评定工作,累计发放补助资金93.5万元。对家院互融服务中心(站)工作进行了年度考核,委托第三方考评单位远东零点市场研究公司走访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经费核拨挂钩。二是我区枢纽型养老机构实现质的提升。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的市重点工程——江东怡康院(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结顶。同时按照高端定位、高位运作的目标,多次赴上海、天津、杭州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积极做好江东怡康院正式投用的各项筹备工作。二、坚持创新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邻里中心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去年实现社区邻里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了辐射全区的枢纽型支持性平台——xx区邻里中心,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浙江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xx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等10多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二是首家中国社会创新基地落户我区。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与我区将在社区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公益创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三是在全省率先探索搭建公益资源配置平台。成功举办了首届社区公益伙伴洽谈会,基本形成了政府扶持、社区“点菜”、邻里中第1页共3页心运作、社会组织承接、社会参与、第三方监督的“六方联动”公益创投机制。今年公益洽谈会共吸引了90多个社会组织和28家企业、基金会报名参加,现场55个社区公益项目全部找到了合作单位并获得支持资金150万元。我区公益创投机制的探索受到陈加元副省长、马卫光副市长的批示肯定。四是在国内率先研究完成《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能力指标体系》课题,受到民政部的肯定,并即将转化成国内首个社工行业地方标准。三、坚持真抓实干,民生政策和专项事务进一步落实。一是地名工作取得新成果。第二次全区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共采集十大类地名信息2819条,上报并通过了省级部门审核验收。积极开展普查成果应用,编纂完成《政区大典宁波卷·江东篇》,完成出版《xx区地名志》和新版《xx区行政区划图》。实施姚隘路(汽车东站—世纪大道)更名工作,实地调查居民264户、沿街商家近100户,其中180户住户完成办理门牌更名与证件更换。二是社会救助效能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平台系统实现区街社区三级联通,并与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联网,低保户家庭信息实现每月及时反馈、更新,已交社保虚报冒领低保现象得到杜绝,全区7个街道已全部实行低保无纸化网络审批。实施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对1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金授权街道直接审批。此外,双拥活动丰富多彩,优抚政策扎实实施,婚姻登记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惠民殡葬工作落实到位,福彩销量稳居全大市第三位,福企年检合格率达到100%;成立了xx区社会组织促进会,全区社会组织发展到1067个,社会组织不断壮大。四、坚持以人为本,民政队伍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一是坚守岗位讲奉献的氛围更加浓厚。全体民政干部积极参与“三思三创”活动和改进作风提效年活动,开展了“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进社区解民忧等活动,形成了立足本职岗位比敬业、讲奉献的浓厚氛围。二是团结协作讲大局的传统更加彰显。全局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和省市民政会议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两强两品”战略,坚持局党组领导决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中层干部积极实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