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经济周期和经济法的灵活性VIP免费

浅论经济周期和经济法的灵活性_第1页
1/7
浅论经济周期和经济法的灵活性_第2页
2/7
浅论经济周期和经济法的灵活性_第3页
3/7
浅论经济周期和经济法的灵活性—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法变动为视角张旭(西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201120286)摘要:从整个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经济周期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经济规律运行的一个必然结果。而每每在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后,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消除,但是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并非手足无措,而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来减少经济周期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运行的四个阶段和由此宏观调控法的变动的角度来阐述经济周期和经济法的灵活性的关系。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周期;宏观调控法;变动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二者相伴相生。事实上经过理论和时间的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存在经济周期,周期性经济波动是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共生的产物,是超越社会制度的普遍现象,我们必须对经济周期波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也的确存在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经济周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可分为经济过热运行期、经济疲软运行期、经济困难运行期和经济恢复运行期。经济法的变动性是指经济法所规范的国家调节活动,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社会经济和市场情况是随时变化的,这决定经济法具体规则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变动性。而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中重要的的组成部分,同样也会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波动阶段和由此采取的宏观调控法来阐明经济周期和经济法的灵活性的关系。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经济周期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经济危机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集中体现,二者相伴而生、不可分割。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也就消除了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产生的条件。而且,即使出现了生产剩余,超出社会需要的剩余产品不仅不会引起贫困,反倒可以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引起新的需要,并产生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也就不可能呈现出周期性。社会主义经济只存在因政治干扰、决策失误或者严重自然灾害、战争所造成的偶然性波动。这种波动是暂时的、外生的、不规则的,是可以通过严密的国民经济计划加以克服的。然而,新中国建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同样存在周期性经济波动,周期性经济波动是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共生的产物,是超越社会制度的普遍现象,我们必须对经济周期波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就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来说,从1949年到1957年,经济发展较好;1958年的大跃进导致经济发展比例失调,1959至1961年经济进入困难时期;1962年至1965年经济走出困境,继续发展,而文革的到来又使经济陷入低潮。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态势,并且出现了商品积压、有效需求不足、工人下岗等情况。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同样存在着周期性波动,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周期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它并不能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敢于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存在,并积极对其规律进行研究,从而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阶段及特征1.经济周期阶段划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可分为经济过热运行期、经济疲软运行期、经济困难运行期和经济恢复运行期。2.经济过热运行期:主要表现是:(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建总规模过大;(2)消费需求高速膨胀;(3)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不合理;(4)物价上涨幅度过高;(5)明显的通货膨胀;(6)国际收支状况不良。经济过热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过高过快,其临界值可为9%。超过9%,即为过热。经济疲软运行期:经济开始滑坡,由于需求的萎缩,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论经济周期和经济法的灵活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