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成本管理二十一、戴明理念為預防及持續改善之根本:戴明認為提高品質明智的辦法是采取預防為主.一般而言,預防措施分為兩類:一類為員工的工作態度;另一方面為應用正式技術,在開發早期,就確認出可能之問題,使其在未發生之前,即能防患未然.主要是在員工方面:其包括高階主管,中堅幹部和一般員工三層來討論.作為高階主管其主要責任為:1.能開創改善產品品質及服務為組織的恒久目的,并發展一套能在商場生存并具竟爭優勢的計劃,組織高階主管是指誰負責?(1).請用具體的話說明我們所提供的產品/服務之品質究竟指什么?(2).請明確定今年及爾后五年的品質(或績效標準)是什么?(3).界客組織的服務對象(顧客)---現有的,想爭取的,以及失去的客戶;(4).組織是否以創新為恆久之目的?即在品質/服務上不斷出陳推新?(5).組織是否能在旣定之成本限制下,創造更令人滿意的服務(不是偷工減料)?是否計畫將來應增強職員新技能,并加以再訓練和再教育,提昇客戶對組織產品/服務之滿意,研究新工程方法,管理方法?(6).是否在設備及輔助器材上投入必須之資源?是否致力於事務品質之改善?(7).工地主任及總經理等幹部知道具誰負責?他們如何表現組織所定下的恆久目的?(8).組織是否明白將上述之恆久目的轉換為社區住戶之服務?(9).董事會是否能連貫的持之有恆?2.採取新理念:營建業處於新經濟之挑戰時代,應不再容忍以往習以為常的遲延,錯誤,物料不良和手藝不佳.(1).所有員工(含小包)是否了解其份內工作?主管是否了解部屬之工作?訓練方法是否落伍?督導是否不適,無效?(2).董事會是否信奉此新理念?是否投入資源實踐此新理念?是否有再職訓練?3.是否盡力採用統計等科學方法來獲得品管依據?(1).進料(各建材,設備)是否有統計品管之情報?(2).是否有組織各項服務之水準統計?是否建立客戶反映其對服務是否感到滿意之制度?(3).是否有記錄失敗,缺點(如施工錯誤,用料錯誤等)之成本制度.4.不再僅憑標價來取拾供應商.除了要考慮價格之外,組織也應定出有意義的品質衡量尺度,并責成供應商遵行.(1).組織決定(選擇)供應商之基準是什麼?是否僅採取比價方式?(2).地於每一種建材,設備之供應商数目是否太多?5.尋找問題改進:(1).主菅是不斷的對系統精益求精(設計,進料,物料成份,維護,機器改進,訓練,督導,再訓練)?6.創立新的在職訓練方法:(1).是否有發展導師之觀念?(2).有無加強在職訓練?(3).是否敎育員工在職務上應用統計方法?(4).是否明白,清楚界定所有工作的需求和考績辦法?(5).是否訓練幫助員工達到其管制狀況?7.創立新方法督導職員:(1).主管是否花時間協助職員做好工作?(2).考績是以量為主還是以質為主?(3).主管是否能用統計方法找出那一下屬何時需要幫忙?(4).是否敎導下屬善用病患調查之方法?(5).主管對於領班所報告的固有之缺點,機器未維護,工具不完全,作&定義模糊不清等障礙,是否立即改善?8.使每人都不必恐懼心,而能有效獻身公司.(1).是否將中心重視員工之心意傳達給員工知道?(2).是否有採納員工意見,建議之管理?9.打破組織內部部門之障礙;(1).研究,開發,銷售和生產人員,是否同心協力,來預見生產時各種物料和規格,可能遭遇的問題?10.廢除要求部屬突破生產力而卻無實質方法的数字目標,標語和口號.(1).員工是否知道公司之各種績效?(2).主管是否能顯示幫助部屬成長之証據?11.廢除規定工作數量的工作標準.(1).員工是否了解中心的目的是服務之品質?12.移除職工不能以其工作自豪的障礙.(1).是否發動大規模的統計教育訓練,使每人的績效達管製狀態中?13.創立充滿活力的教育和再訓練專案.(1).中心是否有新技能再訓練方案.14.在高階主管管理團隊中,建立每日以上13點為奮力目標的構架.(1).是否設立有效之TQC推進委員會?(2).是否有擬定,檢討品質策略和品質改進計劃?除此之外,高階主管的另一項重大責任,就是要使預防性QC能生根,此一定使全員能參與,下面是一些推進要點:1.TQC推進要是真正的管理參與,而不是口號,否則最好不做.2.要把員工的貢獻和意見當一回事,使大家有成就感.3.大家要能發揮長期而持續的經營改善貢獻.4.除了現場工場之外,事務單位也一樣重要,大家要目標一致,做法配合.5.推行的組織要單純.6.TQC推行的籌備功夫要仔細周全.7.TQC的活動內容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