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管理的主要活动是管人,同时,人又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现代管理成功的保证因此,管理活动应当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然而,人是生活在客观环境中的,虽然他们在一个组织或部们中工作,但是,他们在思想、行为等诸多方面,可能会与组织不一致。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保证组织中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地努力。(一)管理学的人的概念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始终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是依据对人的一定看法而提出来的,各种管理理论的区别,归根到底是由于对人的理解不同。从整个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人的认识大体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1.关于“工具人”的观点这种观点把人看作工具,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也如机器等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管理的任务就是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像机器一样去运作。因而人成了被动的生产工具。这种观点把作为管理者的人和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人对立起来。作为管理者的人是主动的,他们发布命令;而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则是完全被动的,他们只是执行命令和按照命令操作。2.关于“经济人”的观点“经济人”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泰勒。这种观点开始从经济角度去寻找人进行劳动的动力,认为不能把人等同于完全被动的机械,人是受经济动机驱使的。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也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经济动机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如工人劳动的动机是争取尽可能高的工资,企业家办企业的动机是获取尽可能高的利润,工资和利润同属于经济动机。因此,作为管理者的企业家和作为管理对象的工人同样都是“经济人”。既然同属于“经济人”,他们的目标也就有共同之外,他们的经济动机有可能同时得到满足。就是说,当工人提高单位劳动时间的产量时,企业家支付给工人高工资,与此同时,高产量也就给企业家带来了高利润。按照这种“经济人”假设,整个管理体制就要服务于满足人的经济动机。3.关于“社会人”的观点“社会人”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梅奥。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是人,不论是企业主还是职工,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处在人群关系之中,因而是团体或是集体的一员。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人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而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只有作为集体的一员才能得到满足。归属于集体,这是一种社会动机,这种社会动机对人的作用比经济动机更大。所以,人并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4.关于“行为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他运用体力和脑力从事工作正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接受,而且会追求责任,逃避责任不是人的天性而是经验的结果;外来的控制与惩罚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惟一方法,经济刺激也不是总会有效的办法,因为经济需要只是人的需要的其本内容之一人们对组织采取消极或抵制的态度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在组织内的遭遇造成的。5.关于“决策人”的观点这种观点与“行为人”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活动和行为上,所不同的地方是“行为人”的观点着力于解释人的行为的根源,从而根据这种解释建立管理的模式,而“决策人”的观点则努力确定人的活动的性质,那就认为人的活动是一种决策,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他们都是决策者。更为重要是,他们的决策都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从每一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策来说,他们都是“个人”的;从他们的决策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的来说,他们都是”社会”的。6.关于“复杂人”的观点“复杂人”的观点代表人物是史克思,这种观点综合了以往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不是单纯的某一人,人是复杂的。(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人的发展与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2)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各种需要与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例如,两个人都想得到高额奖金,但动机可能很不相同,一个可能是要改善生活条件,另一个则可能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