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之浅见论文作者:罗素群工作单位:清镇市王庄小学联系电话:13809468786通讯地址:贵州省清镇市王庄乡花围村花围组2012年4月科学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之浅见清镇市王庄小学罗素群内容摘要: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科学知识,通过实验设计加强实验能力,通过自主探究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小组合作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关键词: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科学课的教学强调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新课改下“教”与“学”是一个整体,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老师只负责把知识讲完就算,学生把知识听过就完。而必须把“教”与“学”结合统一起来。“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是为了老师更好地改变教的方法,使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够达到和谐发展。科学教学应该朝着“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方向进行。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浅谈一下科学课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一、指导学生对问题讨论进行整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利用或创设一定情景,借助一定材料,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引发思考,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时,教师不能简单要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而要指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1、指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如《奇妙的指纹》一课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左手指纹和右手指纹一样吗?我的指纹和同桌的指纹一样吗?我的指纹和爸爸妈妈一样吗?我的指纹和组内四人的指纹一样吗?双胞胎的指纹一样吗?全班290个指纹一样吗?人长大以后指纹会变化吗?指纹的图案大致可以分成几类?指纹是什么形状的?指纹像什么?指纹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指纹?指纹是由什么组成的?指纹在第几节,每节上都有指纹吗?指纹有几圈?我们的指纹为什么不一样?”这些问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就可以归纳为:“指纹一样吗?指纹的形状怎样?指纹有什么用?指纹是由什么组成?指纹为什么不一样?”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所提的许多问题,是说法不同,意思一样,通过指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归类,可以慢慢培养学生不提重复的问题,多从各个方面,提出新颖的问题。2、指导学生将问题转化。如关于“降落伞”的教学中,对于“怎样使降落伞下降得慢?”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和什么有关?根据降落伞的几个因素,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假设:跟降落伞的伞面积大小有关、跟物体的重量有关、跟绳的数量有关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目标具体,容易操作,效率自然会提高。二、指导学生对问题有选择探究。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对所提出的问题,不必一一探究,也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探究。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即这个问题必须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解释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与这节课的学习主题相吻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从中筛选出那些适合学生探究的、可能会引发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的问题,与提出好的问题同等重要。因此,当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整理后,讨论:在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答案;哪些问题可以当堂进行探究;哪些问题需要课后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探究;哪些问题目前暂不具备研究的条件?大多数情况下,受探究活动的空间、时间、材料等方面的局限,为提高探究效率,应该充分利用教师准备的有结构材料,在课堂上完成我们的探究任务。如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