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聚焦耐药菌感染和抗生素管理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11-07-21A14专题2011年6月26日,主题为“聚焦耐药菌感染和抗生素管理”的抗感染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我国北方地区的350位呼吸科、感染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参加了此次会议。钟南山院士在开幕致辞时说,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造成细菌耐药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样,关注耐药菌感染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也是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关注的热点,是节省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核心问题。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重症监护科科勒夫(Kollef)教授、台大医院感染科薛博仁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的马小军教授分别从ICU抗生素耐药的控制、细菌耐药对抗生素治疗的影响以及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等不同角度就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增加的问题进行了讲述。现将此次会议的主要精华介绍如下,以飨读者。ICU抗生素耐药的预防众所周知,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屎肠球菌是目前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这些细菌又可有效地“逃避”抗菌药物治疗。细菌耐药形势严峻Kollef教授讲道,今年4月发表的一项有关亚太地区2009年腹腔内感染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相当低(约为40%~50%),而这些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者可达30%~60%。以色列的一项荟萃分析示,产ESBL菌的感染将使患者的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欧洲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1997-2006年间,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的敏感性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外,耐多药不动杆菌的广泛存在也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关注热点。不动杆菌几乎对现有的全部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多粘菌素类)均具耐药性,且具有灵活获取新耐药决定簇的能力。随着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增多,及其对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未来将更多依赖碳青霉烯类药物。但KPC等碳青霉烯酶的出现也影响了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有效性。抗菌药物管理措施面对上述严峻情况,该如何应对?Kollef教授说,这就须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努力减少耐药菌产生、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德利特(Dellit)等曾刊文指出,抗菌药物管理包括2个核心策略和7个补充策略(见右表)。其中,在执行降阶梯治疗时,需要医师首先评估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风险,先进行广覆盖,尔后根据微生物监测数据确定具体感染细菌,减少抗生素应用种类及将广谱抗生素换为窄谱抗生素。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那么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策略是否真有效?泰国一项研究显示,在ICU内,经手卫生、隔离、监测定植或感染患者、使用含氯消毒液清洁环境等措施,可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下降66%;英国的研究则表明,在2001-2008年间,实行手卫生、医师穿短袖衣衫及不带领带、接触患者时穿隔离衣并带手套、对患者进行定植筛查等措施,则患者的MRSA菌血症发生率显著下降。这些研究都说明,感染控制措施是有效的。但在临床工作中,抗生素管理原则常不能被严格遵守,例如抗生素使用过量、治疗时间过长和未实现降阶梯治疗等。因此,这就要求医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减少不必要抗生素的使用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在195例可疑感染的ICU患者中,73.7%的患者接受了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但仅约20%最终被证实存在感染;在未证实存在感染的患者中,59%接受了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时间超过4天。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法国一项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研究显示,若在开始时即接受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则定量培养分泌物中细菌显著减少的时间、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的时间、患者氧合状况显著改善的时间均发生于抗生素治疗的第6~8天。若抗生素治疗6~8天即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为何还要应用更长时间的抗菌药物?Kollef教授介绍,其所在医院对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