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者所常见的十大困惑房价及其他生活成本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的有着创业的冲动。而已在商海中拼搏多年的创业者、老板以及职业经理人们,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天天考虑着项目如何又快又好地发展,努力做大做强,最起码得保证增长速度跑赢CPI,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不被悄无声息地“掠夺”走。然而,一个非常简单和冷酷的现实是,创业难,创业苦,让项目做大做强更是难上加难,尝尽千辛万苦。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能够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常常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到头来仍难以尽如人愿,面临着多种大大小小的困惑。笔者在多年的咨询生涯中,接触过大批的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对他们的懊恼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概括起来,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困惑之一:行业龙头是这么做的,我们也这么做了,为什么他们有效果,而我们没有效果。几乎在我国所有的行业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个“恶习”,就是将注意力的焦点放在竞争对手特别是行业老大的身上,不去研究用户、消费者和市场而是一味地去克隆龙头们的模式,似乎只要是将“大佬”的操作方法学到家,自己就能做大做强,成为下一个万众瞩目的“大佬”。凭借多年的经验笔者也承认,以行业龙头作为榜样,在操作细节性指标方面开展“综合式对标挖潜”,对于快速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缩短与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确实会有着巨大的帮助。但大量的案例也告诉我们,如果学习和进步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模仿上,企业基本上没有机会去赶超龙头老大,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大祸。这其中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在发挥作用,第一、所有模式效用的发挥,都是与某些具体条件联系在一起的,抛开具体环境谈论模式,没有任何意义,龙头们行之有效的模式所依存的客观条件,模仿者不一定会同样具备;第二、大家从远距离看到的往往都是操作模式的表象或者说是具体的表现形式,而背后隐藏的原理和战略意图未必能够看得明白,没有很好领悟原理和规律的模仿,无疑是买椟还珠、不得其法、贻害千年;其三、从终极意义上讲,企业营销和品牌传播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都是用户、客户和市场,如果忽视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和努力,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大佬”身上,结果常是本末倒置、适得其反。在我们国家,受崇古、科举制和标准答案等惯性思维的影响,从来都不缺乏勤奋学习者,而缺的是能够悟到原理、找出规律、活学活用,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所创新之士。逻辑起点错误、忽视实际情况和只看形式无悟本质,是这一困惑产生的根本原因。困惑之二:我的操盘手和经理人是从世界500强企业或其他标杆公司空降过来的,他们原来都非常能干,为什么在我这里发挥出来的作用却不太理想。迷信跨国公司和标杆企业经理人的能力,是目前我国工商界所存在的有一个普遍现象。自己企业问题重重,在主观和客观上又都需要做大做强,名企特别是跨国公司光环四射,从他们的现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这种心灵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投射,使很多企业经营者对世界500强企业的经理人们变得无比折服和崇拜,往往也把从这些企业空降经理人当作一剂万应良药,似乎只要把那些“神人”们请过来,打造百年老店的可能性就会急速提高。“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笔者长年跟踪的一些案例当中,从名企特别是跨国公司“空降”经理人的结果往往是企业砸了一大笔钱,基本没有效果,管理摩擦太多,出资方失去耐心,空降兵被迫走人,而且这一周期基本上不超过两年。尽管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高,但也确实存在空降成功的案例,只是凤毛麟角而已。“空降”经理人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并取得成功,其原因也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企业空降过来的人员,基本上都安排在带有管理性质的岗位上,而这些岗位除了需要具备非常高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担负更多的管理、沟通和协调职能,这些职能又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与特定的人际关系和人脉资源联系在一起的。空降管理者,实际上就是剥夺了环境中原有员工升迁的发展的机会,原班人马或多或少都会对空降人员有些不满和抵触,他们会利用自己“地头蛇”的优势给空降兵制造各种麻烦,使其工作难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