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财务分析的概念、意义、内容及方法【教材版本】张海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财务管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张海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财务管理教学参考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张海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财务管理习题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财务分析的概念、意义、内容,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教学难点:比较分析法中比较的基数与比率分析法中总体的选择。【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如果说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其经营状况,那么在此基础上对其分析,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了解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新授课(163分钟)(一)财务分析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教师讲解:财务分析是指依据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借以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状况,预测财务发展趋势和进行经营决策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2.意义教师提问:请问哪些人会通过企业的会计报表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学生经讨论后共同回答: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银行、财税机关等都会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教师解释并提问:这些相关的利益人是如何判断企业经营的优劣呢?主要是通过财务分析,其目的就是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那么,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有哪些意义呢?学生回答: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②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策。③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理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二)财务分析的内容教师设疑师生分析共同回答:由于报表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各不相同,其分析内容也就各有不同。下面分别分析不同使用者的财务分析目的与内容。财务分析的内容报表使用者分析目的分析内容所有者(或股东)决定是否投资;考察经营者业绩;决定股利分配政策企业资产和盈利能力;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筹资情况债权人决定是否给企业贷款;了解债务人短期偿债能力;了解债务人长期偿债能力贷款报酬和风险;流动资金状况;盈利状况供应商决定是否与购货方长期合作和是否对其延长付款期购货方销售信用状况政府相关部门了解企业纳税情况、职工收入和就业状况等资金占用的使用效率和社会贡献程度企业经营管理者协调企业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财务报表使用者关心的一切问题归纳:就企业总体来看,财务分析产内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其中,偿债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性保证,营运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盈利能力既是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增强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起着推动作用。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三)财务分析的方法导入: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财务分析的意义和内容。在进一步学习财务分析相关知识之前,我先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某企业2003年创利200万元,而2004年创利300万元,请问2004年该企业经营的如何?我想大家都会回答2004年比2003年多创利100万元,因此2004年比2003年经营的更好。其实,大家在给出这个回答时,已不自觉地采用了财务分析的方法。如果我再进一步问大家,为什么2004年经营得更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就更需要使用财务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学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财务分析的方法。1.比较分析法教师分析讲解: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进行。刚才我给大家提出的问题就需要通过比较来分析。当财务指标出现了数量差异,就说明有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的问题,从而为发现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指明方向。(1)概念。比较分析法也叫对比分析法,它是指通过同质财务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财务指标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