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与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模式。(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座位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拥有一系列的专门方法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三)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关系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具体表现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过程。(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首付2、财务的手法、增减和使用3、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烦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二、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装填之粗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三、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四、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节会计基础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跨级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给,对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采用的标准。二、权责发生制三、收付现实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2、资产的分类(按流动性分)流动性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非流动性资产(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分)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也称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收入1、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分类主营业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五)费用1、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分类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六)利润1、定义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分类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一)历史成本(二)重置成本(三)可变现净值(四)现值(五)公允价值第二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指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性资产的科目。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可以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合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5、损益类科目:按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