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人才如何学习》报告学习这个活动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在学习着如何行走,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成为一个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然后,在经历了小学,初中,直到大学,十几二十年的学习生涯,我们是否真正的清楚,何谓学习,又应该如何学习呢。在读完克里斯·阿吉里斯的《知识型人才如何学习》,我突然有个感悟:如果当年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追本溯源,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学习,或许,我对世界的认知,会有更深的理解,也不至于如今,连物理学中的重力加速度的由来,以及产生的背景全然不知所以。唯一知道的,就是这是一个常数。我所理解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追本溯源,带着批判性思维思考的过程。克里斯·阿吉里斯提出的双回路学习,其实就是带着自我批判性思维的反思过程。克里斯·阿吉里斯在文章的开头,就表明了研究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企业要想从日益艰难的商业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首先解决一个基本的难题:赢得市场要越来越多地依赖组织的学习能力,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学习”。这个论断,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疑问,为什么企业赢得市场在这个时代,需要依赖组织的学习能力了。在此之前,企业赢得市场不是主要依赖组织学习能力吗。组织学习能力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呢。克里斯·阿吉里斯提到的学习型组织,跟其他的组织又有什么区别呢······基于对问题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组织学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5年美国《管理科学季刊》发表的“组织学习:对理论的观察”一文,之后阿吉里斯在1977年发表的《组织中的双回路学习》中,初步定义了“组织学习”的概念。而也就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学习逐渐向组织建构的意义延伸。90年代之后,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正式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主报告对《知识型人才如何学习》一文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也拓展了关于组织学习与个体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知识第1页共5页对于组织的作用,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关于组织学习以及学习型组织的概况。当然,基于主报告,有以下几点作为补充。一、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产生的背景我们都知道,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经济人假设,到梅奥的社会人假设,以及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假设,麦克雷戈的复杂人假设等等,管理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而学习型组织研究的人性假设,是认为学习动机是人与生俱来的,人为了生存,需要不断的学习,组织为了生存,也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型组织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全球的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社会经济活动的规模巨大而且变化速度很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不见要在本土与本土企业、国外企业竞争,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对企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多元文化的交融,导致协调控制工作的难度空前复杂,企业不能将原来的经营管理方法简单地推广到全球,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方针、政策以及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等,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和各国实际情况调整组织。这就需要企业组织具有良好的柔性和高超的学习能力。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足,人们的工作观正逐渐改变。正如美国著名民意测验专家杨克洛维琪所称,人们的工作观正逐渐由“工具性”工作观转变为较“精神面”的工作观。大家开始渴望建立比遮风挡雨及满足物质需求层次更高的组织,而这种热望将不竭止,直到理想实现。这是促使人们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深层次的社会动力,而这种变化也是工业社会演进的一部分。在这种变化下,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二、学习的类型各个学者根据学习的深度,对学习的类型做了不同的区分。单就我们本次研究的作者阿吉里斯,在文中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学习,第一层次的单回路学习,第二层次的双回路学习。其实阿吉里斯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学习,即再学习。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也提出了第一层次的适应性学习和第二层次的创造性学习。第2页共5页单回路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主要在于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是一种以既定的模式、方法和规则来应对环境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