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旅游院校的艺术素养教育(作者信息)【摘要】在对高职旅游院校的艺术素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缺陷的剖析,对旅游教育中艺术素养教育的应有目标追求进行探讨,最后试图创新性地提出构建提升其艺术素养的路径。【关键词】旅游院校;艺术;艺术素养;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空前发展,这不仅仅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更是源于我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强弱。那么高职旅游院校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面对当前教育和旅游发展现状,旅游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缺失,本文针对旅游院校的艺术素养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并给予一定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引起各高校对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视以及更好实施艺术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区甚至是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要想做好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的并不是现有的旅游资源,因为可以没有资源,要有的只是发现资源、开发资源的眼睛和头脑。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自身艺术素养教育非常重要,艺术素养就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灵感、欣赏美的感悟。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类社会的所有进步都是追求美的结果”。在追求美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知识、鉴赏、创新、情感、领悟等,这些都表明加强旅游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客观旅游业的发展研究的较多,并没有对主观方面的旅游从业人员的自身艺术素养进行较多的研究,关于艺术素养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培养艺术素养的表达存在一定的争论,使得概念的界定较为模糊,这并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也影响了教学中对艺术素养教育的课程制定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等的实施。目前学术界虽然有很多学者都已经谈及艺术素养教育问题,但大家对艺术素养的研究视角不尽相同。有很多学者就全体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进行研究,说明艺术素养是一种普遍性需要的素质,如薛莉就艺术素养与科学素养之间的关系、艺术素养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等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最后总结了普遍性的结论。[1]再如齐桂华认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是当下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对普遍高校研究,她从课程内容配置、课堂教学模式、校园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性思考。[2]虽然她们都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建议,但是总体上她们都是从普遍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相关研究,她们提出的政策建议并不全面但是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还有些学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探究,如石英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3]也有学者针对旅游业从业者的素质进行研究。可见,对于艺术素养教育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并没有很明确的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等,诸位学者都是出于不同的视角或者侧重点来对它进行认知。但是,不管怎样,学术界很少针对专业的旅游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艺术素养的研究,要么研究对象是普遍的大学生,要么研究重点是素质或者人文素养等方面,那么本文的创新就在于研究对象就是针对高职旅游院校的大学生进行研究,并且给予艺术素养一个很清晰的认知和内涵的界定,使得相关学术研究能够更加的科学化。同时,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实地经验等方式总结出更为全面的提高旅游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的路径策略,希望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二、概念界定诸多学者通过不同视角的研究对艺术素养产生不同的认识,在对艺术素养的概念界定以及理解延伸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些理解较为空洞、过于泛化,就导致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制定及课程评价上变得模糊不清。那么本文就从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出发,针对高职旅游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清晰的分析和内涵界定,并说明艺术素养对高职旅游院校学生的重要性。(一)何为艺术素养对于艺术素养的概念界定,首先可以参照一下已有学者的界定,如李伟认为艺术素养,可归纳为一个人基于对艺术的感悟、认知而构建的稳定的审美鉴赏力和价值观,它包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