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畜牧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XX市局确定的《2009年全市畜牧兽医安排意见》的各项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发展、防控、监管、改革、合作”等各项措施的落实,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现代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摸清我市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畜牧业在“三区”建设中作用,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我们深入到乡、村、场、畜牧龙头企业,对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现代畜牧业产业的基本情况2009年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07.7万头,同比增长13%,能繁母猪13.9万头,同比略有下降,生猪出栏186.2万头;牛存栏15.2万头,牛出栏7.4万头;羊存栏13.3万只,羊出栏16.4万只;肉鸡存栏1893.6万只,出栏5226.9万只;蛋鸡存栏442.6万只,禽蛋产量3.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8.3万吨。(一)区域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深入前行。生猪、肉鸡、皮毛动物养殖是支撑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近几年,随着政府加大对畜牧业扶持、调整的力度和区域养殖习惯的影响,我市养殖业逐渐向区域化、片区化方向发展。一是初步形成了以密州、舜王、枳沟、贾悦、石桥子、相州、昌城、林家村八处乡镇为主的生猪养殖片区,前三年平均出栏量占全市生猪总出栏量的89.6%。其中新改扩建规模化生猪饲养场1817个,发展生态养猪法猪场340处,使全市标准化饲养占到68%以上。作为我市畜牧业中的一项传统优势项目,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7%,当仁不让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二是以龙都、舜王、枳沟、贾悦、石桥子、林家村、皇华七处乡镇构成了肉鸡养殖片区,前三年平均出栏量占全市出栏总量的87.5%,08年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5%。1600处肉鸡标准化养殖场,98%第1页共11页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足以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典范。三是形成了密州、龙都、相州、昌城、辛兴、皇华六处乡镇为主的皮毛动物养殖片区,存栏和出栏量占全市总存、出栏量的90.7%。08年出栏商品兽450万只,总收入达10亿多元。08年末存栏种兽发展到150多万只,其中年存栏200只种兽的规模化养殖场5988处。特别是占地面积4000亩大森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更是成为我市皮毛动物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品牌工程。一期工程已搬迁入住皮毛动物养殖场260处,存栏160万只特种动物。二期工程现已启动,计划搬迁养殖场940处,基地建成后可吸纳养殖户1200户,年可出栏特种动物480万只。(二)、畜牧业龙头企业为先导,中小型企业互补充的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成型。逐步打造畜牧业龙头企业集群,提升中小型企业的互补性。一是畜产品加工企业拉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我市是一个畜牧大市,农业产业化起源于畜禽加工,目前,全市各类畜禽加工、销售企业达到240多家,年加工畜禽33.84万吨,实现产值36亿元,销售收入实现36.5亿元,实现利润0.23亿元,上交税金0.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8家,分别占总数的24%和40%,诸城外贸、得利斯集团、万年食品等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都主要从事畜禽加工。据不完全统计,畜禽加工企业每年可带动8万多户从事养殖业,共带动16.4万名农民从事养殖,其中外地6.1名;共吸纳1.5万名农村劳动力到加工企业就业,带动农户7.7户,实现工资性21.6亿元。二是畜牧业投入企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全市现有兽药gmp生产厂家3处,年产值2.4亿元,兽药经营单位117家,年销售额4亿元,饲料生产企业51家,年生产能力300万吨,其中配合料156万吨、浓缩料75万吨、预混料及其他69万吨。带动0.75万人就业,实现工资性收入2.7亿元;其中带动农村劳动力0.53万人,工资收入1.9亿元。三是畜牧业机械制造业助力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市共有屠宰设备生产企业一家,年实现产值800万元,销售收入723万元,利润15万元,解决43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工资性收入64万余元。第2页共11页(三)、围绕养殖、畜禽加工构建的外延式畜牧服务业体系蓬勃发展。畜牧服务业作为现代畜牧业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