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产业集聚区考察报告(一)新闻调查XX省产业集聚区考察报告(一)中国改革报高级记者时和昌从2010年起,伴随着XX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的批准建立,XX省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中原大地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各地招商引资如火如荼,一大批产业在各园区落户并很快建设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河南三化的发展步伐。2011年初,“中原经济区”被国家正式纳入计划,使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更是有了一个发展的最佳时期。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势必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力支撑和坚实的基石。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记者便抱着极大的热情开始了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关注和调研。在省发改委领导及有关处室的支持下,记者先后考察了近六十个产业集聚区,着重对这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规划、招商引资、土地利用、村民安置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和调研。记者力图在不带任何框框和主观思维的方式下,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走访、分析,试图得出尽量客观的印象和结论,目的只有一个:为XX省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也力争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一些有参阅价值的依据。一、各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为集聚区的建设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上的保证。各地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都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的支持。记者在考察中发现,许多集聚区的领导班子是强有力的,XX市各县市的集聚区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大多都由县(市)委书记XX县区(市)长担任。如XX县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由县委书记直接担任主任,常务副主1任也是县人大副主任担任,主持日常工作,也就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2010年,XX县区被省政府表彰为“十快”集聚区。XX县区沁北产业集聚区是“十强”集聚区,该集聚区除了市委书记、市长招商力度很大之外,市委副第1页共11页书记主抓集聚区工作,副书记提拔后,市委立即又派出常务副市长主抓,使得集聚区的工作强而有力。集聚区的建设发展也同时为河南的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培养了一大批干部。相比之下,有些集聚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综合协调能力明显不够,有的集聚区管委会的规格虽然也升格了,但在招商引资、规划建设上缺乏魄力和应有的综合能力,使得集聚区的各项工作业绩平平。二、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各集聚区存在的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集聚区也存着明显的规划建设不配套、不完备、服务功能不同步等现象。集聚区的建设一改河南原有的县城建设模式,在规划上更加注重格局、美观、便民、实用,成为散落在中原这片古老土地上一颗颗鲜亮的明珠。大多数的产业集聚区比较重视规划,各特色园区布局比较合理。园区道路、电力设施等基础建设都比较整齐完备,既使是离城市较远的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也都满足当地集聚区的需求。记者所考察到的扶沟集聚区、平舆集聚区、汤阴集聚区在规划和建设上都走在了前列,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记者也看到一些集聚区规划散乱、工业生产区和服务区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备、服务功能不齐全的现状。有一些集聚区是在原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筹建起来的,园区和村镇混合在一起,显得混乱不堪;有的集聚区更是不注重市容市貌,路边垃圾成堆、建筑材料堆积,简直就象一个村庄大集市,像这样的生活环境,给客商的初步印象都不会太好,他们还会来投资吗。一些集聚区的规划在实际建设中缺乏完整性和周密性,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注重建设的连续性,匆匆忙忙把生产车间建起来了,但与之配套的设施却相当滞后或遥遥无期,工业区建起来了,与之配套的各种服务功能却一再拖延。企业已经投产了,与之相配套的废水处理等环保建设施却未能同步或没有运行。一个县的集聚区有个皮革厂,生产2多时,但污水处理厂却没有运行,记者看到皮革厂的工人第2页共11页在集聚区的河沟里冲洗皮革,很远就能闻到一阵阵刺鼻的气味。在考察中记者还发现,一些集聚区重视企业早投产早开工早见效益,这无可指责;但集聚区应当更长远地考虑企业投产开工后的需求,交通、物流、金融、文化、通讯、医疗、食宿、娱乐等等。记者曾经给一些集聚区管委会领导寄过报纸和资料,有相当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