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XX省XX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赴枣庄旅游发展考察组近年来,XX省XX市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枣庄实践”模式也成为各地竞相借鉴的新热点。2011年8月4日至5日,市政府朱福林副市长、李国辉市长助理带队,由市规划局、国土局、旅游局、文物局以及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组成市政府考察团对XX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枣庄旅游发展的理念认识、工作举措、工作成效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XX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一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XX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开发的各类景区景点2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其中,以台儿庄运河古城(国内规模最大的运河古城)、微山湖红河湿地(国内最大的湖泊类湿地)、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内最长的地震大裂谷)、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冠世榴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最具旅游吸引力。从2006年起,XX市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点战役,作为就业富民的根本途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城市转型的战略产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新路,在全国创造了“枣庄实践”模式。2008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09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41%。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第1页共10页(一)创新机制、高调定位,支撑旅游业强势发展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XX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确立了“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高度重视旅游业在拉动内需、结构调整、就业富民方面的作用,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定位,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产业的先行建设发展上来。为此,XX市在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委员会”,进入政府行政序列,“旅服委”成为市政府三大综合部门,职责也由单一的旅游行业管理扩展到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统筹推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理顺旅游和服务业发展体制的同时,XX市还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发展机制改革创新。通过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有实力的大企业、大景区接管国有景区的管理。抱犊崮、熊耳山两大景区实施整合,整体移交给华邦集团公司;冠世榴园移交给福兴集团,仙坛山温泉小镇移交给中祥集团。组建成立了台儿庄古城投资有限公司、微山湖湿地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基本完成了“涉旅、涉服”产业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XX市旅游服务业的强势发展夯实了制度支撑。(二)培育龙头,建设精品,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XX市副市长陈爱莉介绍说,“发展旅游,必须以文化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以打造区域性龙头景区为支撑。而精品是一个地区旅游形象的标志和龙头。只有精品,才具有对区域内其他旅游产品的整合力、带动力,才能对游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为此,枣庄把旅游业发展的起跳板选在了重建台儿庄古城项目上,通过高水平创意、高标准实施精品战略,致力于打造“天下第一庄”,将台儿庄古城作为龙头加以打造,引领枣庄旅游腾飞。2006年,XX市陈伟市长亲自叫停了在台儿庄投资5、6亿元的房地产项目,本着“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和理念,用了3年多时间,走访了古城每一位80岁以上的老第2页共10页人,查阅了数百部史籍,从国内外搜集到380多张台儿庄的老照片。在此基础上,邀请一流的规划、古建、文化、旅游专家,博采众长,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