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换届考察工作的思考考察在整个换届工作中至关重要,决定着人选的精准度、匹配度和相适度,起到把关定向的作用,要高度重视换届考察工作。一、认真领会换届考察的基本要求。换届考察与平时考核、年度考核都是干部考察的手段,但也有一些明确的要求。一要认真领会党委把关作用。党领导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在干部选用上。换届的责任主体是各级党委,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门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要与纪检、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协作配合,要与人大、政协有关部门做好沟通联系。在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选举和政协委员协商提名等工作中,党委发挥着组织把关作用。这个组织把关作用,主要体现在换届考察工作做得是否扎实到位。二要认真领会干部选拔标准。用人导向事关党的干部路线,事关选人用人公信度,是选准用好干部的灵魂。换届后,新任班子任期与“十三五”高度契合,做好这五年的工作,急需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作风优良,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领导班子。要着眼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长远建设需要,坚持新时期“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心中有责”,忠诚干净担当,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作风正的优秀干部。在干部考察中,要严把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政关“四关”,防止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四唯”,体现重德才、重公论、重基层、重担当“四重”。三要认真领会干部能上能下。“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中央的新规定,也是建设高素质骨干队伍的有效举措,落实好干部能上能下,关键看能不能把干部考准考实。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换届考察为依据,综合运用相关核查问责结果,把考察情况和平时情况联系起来,把干部的一时表现与一贯表现联系起来,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通过换届,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着力营造干部队伍健康成长的第1页共3页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二、准确把握换届考察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要立体考察、透视甄别、切片化验、会诊辨析。改进换届考察工作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是分析研判要深入。加强综合分析研判是这次换届考察的基础工作。要坚持整体与个体相结合,准确研判班子总体运行、工作实绩、优化方向等情况,认真分析班子成员思想动态、履职成效、作风表现,透过班子分析个人、通过个人反观班子,力求客观全面;要坚持集中与日常相结合,通过梳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以及巡视、信访、审计等情况,将干部一贯表现与集中研判结果相互印证;要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在分析掌握班子结构、干部储备等现有情况基础上,对干部进退留转进行预判。二是民主推荐要客观。换届考察中,对会议推荐与个别谈话推荐的先后顺序、人员范围等作了适当调整,根据知情度关联度合理确定参加推荐人员,不搞海选、海推。先个别谈话推荐,后会议推荐,不仅仅是把顺序进行了调整,更重要的是能够听到真实的信息,谈话推荐的作用更加突出了,这样更加有利于发挥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有利于体现党委主导、组织把关、发扬民主的统一,有利于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三是深入考察要全面。在换届考察中,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考察提出的“五观察五看”要求,适当拓宽考察范围,注重听取知情人的意见、了解群众的口碑,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掌握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工作实绩、党建履职、勤政廉政等,达到既知人之长、又知人之短的效果,切实把干部考准考实。四是审核把关要严格。要做好集体面谈,提前设置谈话提纲,明确谈话重点,既通过“他评”侧面了解干部,又通过“自评”直观掌握干部的思想见解、个人抱负、工作能力、对待群众的感情,还可以通过面谈核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要严格审核把关,坚持“四必”要求,做到考察对象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全面历史辩证地甄别干部,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三、加强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