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网络治理评价研究-基于宏基的案例分析林润辉帅燕霞(南开大学商学院邮政编码300071)摘要:本文在对企业集团治理、网络组织以及网络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选取企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集团的特性和评价理论设计了企业集团网络治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宏基公司为研究对象,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其网络化进程,综合评价宏基集团各阶段的网络治理状况,并对各阶段的网络治理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总结出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环境、企业发展状况等背景下企业集团的网络治理,以及各因素对集团网络治理的影响,得出几种典型的企业集团治理模式所适用的条件。关键字:企业集团网络治理企业集团治理网络治理评价宏基集团一、研究的意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日益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建设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企业集团化的深入,迫切需要解决因企业集团的复杂性而带来的治理问题,这使得公司治理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内的责权利配置问题,同时也必须要研究集团中各企业尤其母子公司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所以有必要跨越单个企业的治理边界,实现从“公司”治理到“集团”治理的突破。由于企业集团是一个或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具有组织结构多层次性,经营多元化的特点(李维安,2002;席酉民,2002)。因此,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多集中于集团的形态和企业间有效关联的建立等方面,而缺乏对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对公司治理的研究也只局限于单个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席酉民等,2003)。这些研究都难以解决复杂的企业集团对子公司进行有效治理的问题。企业集团治理问题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前沿课题,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在交易费用视角下研究集团的形成动因、集团的形态与种类、集团内部的联结纽带、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等;二是从单体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将一般单体公司治理研究移植于企业集团;三是从治理比较角度出发,研究各国企业集团的治理特征(如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的控制和协调模式、股权结构、资本结构等)。目前的企业集团治理研究还停留在专题研究阶段,缺乏理论的系统性,缺少一个研究的基础框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上述专题研究在解决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企业集团的治理问题时,则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对企业集团治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解决我国企业集团在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有助于解决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二、集团网络治理研究进展1.国外对网络治理与网络治理机制的研究许多研究组织间关系的文献都涉及到网络治理这一概念:有些侧重于交易关系互动的类型,如对横向或纵向交易、非正式的企业间合作关系、由长期交易所形成的互依性以及跨市场的长期战略关系等。有些则侧重于相互依赖单元间资源的流动,如对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所构成的非层级组织集群间资源的流动的研究。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治理机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Terje等人(2001)曾提出,网络治理是以社会互动为基础的。Stephenson(1999)则认为,治理机制的作用在于保证组织的完整性,从而使组织行为与其战略目标相一致。Jones等人(1997)对网络治理的理解是,网络治理应当具有以下三重属性:即选择性、持久性和结构性,并且以隐性契约和开放式契约为基础。首先,网络治理具有一种选择性。这表明由网络成员集合而成的企业网络只构成某行业或某产业内的一个亚团体或群而存在,而并非构成一个完整的行业或产业,在网络内部成员企业进行经常性的交易活动,而与网络外部的联系相对较少。而且,同属某行业的不同的企业网络会采取完全不同的协调机制以实现各自不同的目标;其次,持久性,表明网络成员间彼此的互动、博弈是重复而持久进行的。比如,在一个交易的时间序列内,成员企业在一定的网络结构内共同工作,这一工作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创造性地再造网络的结构,从这一角度讲,网络治理具有动态的过程特性。第三,结构性,表明网络内部的交易是有一定模式的交易,既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