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0页前言“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国民经济将实现翻两番,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向全党全民发出了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号召。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继续加强水利建设,强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利发展规划作为政府主导编制并组织实施的重要规划,是政府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履行水利公共服务职能、指导水利发展和改革、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的重要依据。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的部署,结合我市水利建设的实际,特编制了《聊城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报告》主要阐述了水利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了我市水利工作的重点,是今后五年我市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宏伟蓝图,是我市各级水利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依据。第一章“十五”水利发展回顾和环境条件分析第一节“十五”水利发展和改革回顾第2页共50页第1页共5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0页(一)“十五”水利发展和改革成就“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积极调整治水思路,认真探索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推进水利投资体制和建管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利队伍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和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在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下,水利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任务,为“十一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将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十五”期间,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利建设工作力度,投入大幅度增加,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实施完成了十大重点水利工程。水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截止到2004年底,“十五”期间我市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94854万元,使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防洪除涝能力得到明显加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利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我市经济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五”期间,彭楼引黄金堤北灌区建成供水,设计流量30m3/s,设计灌溉面积200万亩,涉及聊城市西南部莘、冠两县42个乡镇,130万人,工程的实施大大促进了聊城市莘、冠两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特别是“马西贫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连续多年成功实施。位山灌区2000年-2004年完成一干渠衬砌38.5km,二干渠35.15km,及其第3页共50页第2页共5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50页沿渠建筑物配套,并完成了灌区水情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信息化建设。2002年,总投资近30亿元的《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报告》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审查。郭口灌区2003年被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第二期项目工程。截止到2005年5月,完成了渠道衬砌17.3km,新(改)建配套建筑物79座和新建管理设施等。陶城铺灌区完成了输沙渠、总干渠4.5公里渠道衬砌及建筑物配套。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渠道输水、输沙条件,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改善了灌区的工程条件。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提前完成。2000-2004年底,全市共建成乡镇供水工程361处,建水源井241眼,铺设干支管道9675km,解决了806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