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贵州省旅游营销理念及其发展趋势-----基于贵州省旅游市场营销活动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研究生谷萍学号:2008020082摘要: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产品能否走向市场、旅游地形象能否深入人心的重要方式。本文针对贵州省近年来所举办的一系列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对这些营销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进行阐释,并对其所体现的各种营销理念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当今经济和市场营销的发展提出一些贵州旅游市场营销所应采取的一些新的营销理念,以使贵州的旅游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关键词:营销理念,节事营销,文化营销,定制营销,深度营销引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随之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也有目共睹,于是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发展旅游业的热潮,贵州省也是如此,在贵州这样一个经济落后,人民生活相对贫困的省份,发展旅游业不仅是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不仅是对贵州正面形象的传播推广,更是担负起了旅游扶贫的作用。为了在竞争剧烈的旅游市场上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贵州省近些年来也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从“森林之城”到“公园之城”,从“多彩贵州”到避暑季,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到黄果树瀑布节和旅游发展大会的举行等等,都是贵州旅游市场营销越来越多样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过程。这些营销活动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外,还体现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旅游营销理念,如节事营销、网络营销、文化营销等等,对贵州省打造知名旅游产品和营造旅游地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同时在这些营销理念不断深化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的先机。1、贵州省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分析1.1旅游热点带动旅游温点和冷点,经济效益显著安顺是贵州省景观景点高度密集的区域,而且旅游资源品味很高。黔东南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也是贵州旅游的特色,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遵义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名酒文化同样享誉盛名。以这几个贵州旅游的热点地区为契机举办的黄果树瀑布节、黔东南原生态文化节和遵义国际名酒节等,利用了这些旅游热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热点更热,温点变热,冷点变温,促进了各地和全省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安顺市为例,2002年以前,安顺市每年接待游客总量徘徊在100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3亿元左右;其中黄果树风景区年接待游客量徘徊在50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不到5000万元,2004年首届瀑布节举办后,安顺市当年接待游客26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亿;2005年,安顺市接待游客4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亿;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亿元;200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亿元。同时贵州省2008年的旅游总收入创下了653.13亿元的好成绩,较2007年净增140亿元,增长27.50%,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名由18位上升至17位;接待总人数8190.23万人次,同比增长30.77%1.2贵州省旅游形象得到初步认同,社会效益明显近年来,随着“多彩贵州”和避暑季的推出,贵州作为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接受,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改善和完全被旅游者所接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宣传营销渠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贵州旅游形象得以初步认同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首先,贵州省浓厚友好的旅游氛围正在形成,不管是当地居民还是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其次,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绿色营销等环保方式也引发了对环境的保护,使得在进行旅游开发、旅行游览和旅游营销等活动中都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再次,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交通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1.3旅游形象遮蔽现象仍然存在,旅游产业结构转型较慢各种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反馈,如上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贵州的旅游业和旅游营销活动毕竟起步较晚,和其他发达省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贵州的旅游形象并没有完全从广西、云南等相邻省市的形象遮蔽中解脱出来,而且现有的形象也不能完美的体现贵州的旅游形象。另一方面,贵州旅游业的产业结构转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