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第二階段報告生科所L66931099呂春美達爾文與演化論---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生物學理論1.達爾文主義的影響力達爾文的演化論是早在一八三七年七月,當他隨著小獵犬號探勘船航行五年後,回到倫敦開始有了物種並非不變,而是持續的轉變演化的想法。而演化論的機制「天擇學說」(natureselection),則是從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汲取到最重要的靈感與洞見但是卻遲至一八五九年,才正式出版他的「物種原始」(originofspecies),事實上在「物種原始」發表後十年內,他已經讓學術界相信演化的過程確實存在,然而在其有生之年,他的天擇理論卻一直不被大眾所青睞,一直要到一九四O年代天擇學說才重新在學術界獲得全面的勝利。然而即使現在大家都承認它是達爾文演化論的核心,但它依然普遍的受到誤解,以及人們錯誤的引用,甚至被誤拿來當做達到某種目的的工具。直到今日,達爾文主義已經儼然成為當今顯學,不僅是生物學甚至哲學、政治學、社會學也都會引用演化論的原理,來強化自己的理論基礎,這樣的盛況,對於生物學界來說可謂空前(雖然並非絕後)。達爾文的演化論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自然也是有跡可循的首先或許是西方基督教及猶太教傳統的影響,西方人對於「人類怎麼來的?」「我們人類到底在宇宙中佔了什麼樣的地位?」及「人類為何而活?」等問題一直有很深關懷。佛洛伊德認為演化觀念對人類生活和思想產生了不可磨滅的衝擊,他說:「人類的自我觀念在科學發展的衝擊下,受到兩次重大打擊。第一次是科學讓我們了解,地球不但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還只是巨大宇宙中的…一小粒塵埃。第二次則是生物學的研究剝奪了人類自以為是的尊貴地位,並把人類貶斥到「我們都是動物世界的子民」這個事實當中」。因此這個理論受到異常的關注,也引起及多的爭辯與討論。其次,近幾十年來,研究科學歷史的風氣越來越昌盛,於是科學史便逐漸從史學中獨立成一門新學術而達爾文以豐富之著述及成就之偉大,逐漸成為科學史學者研究的新寵。加上達爾文本人像松鼠般,善於貯存片紙隻字,絕不任意銷毀,因之筆記本舊草稿來往書信,都被他分類收藏,大量原始資料經過專家數十年的辨讀整理,近來出現的資料,已從涓涓細流,匯成汪洋大川。「達爾文工業」也應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時而生,關於他的論文及專書不斷湧現。2.何謂達爾文學說?美國著名的遺傳學家馬勒,在一九五九年物種原始出版一百週年時,曾悲嘆的說:「整整一百年來沒有人了解達爾文,這段日子實在是太長了。」為什麼達爾文的理論這麼難了解呢?並不是因為它的邏輯思考有多麼複雜,其實演化論的理論基礎很簡單,可整理為以下五種概念(根據Mayr的整理):1.演化存在(Evolutionassuch):世界並非固定不變,或新近被創造出來的,也不是週而復始的循環,而是以持續穩定的改變,而生物體也隨著時間產生形變(transformed)。2.共同祖先(Commondescent):所有生物不論動物植物微生物,都來自共同祖先,回溯到最源頭,都來自地球上唯一的生命起源。3.物種會增加(Multiplicationofspecies):這個觀念用於解釋生物多樣性,物種是會增加的不是分裂成兩個子群(daughterspecies),就是分支(budding)出去。其機制主要是由於地理隔離,使被孤立的起始族群逐漸演化為新種。4.漸變說(Gradualism):演化是族群逐漸的改變,而不是突然出現新的個體,而成為新種。5.天擇說(Naturalselection):這個學說主要是根據兩個事實,及其衍生的概念而成。第一:個體間具有許多遺傳變異,這樣的差異是可以遺傳的。第二:由於個體間差異,使每個個體的存活機率不同。第三:只有最適合於環境的個體能夠存活,並將此遺傳性傳傳遞給子代。3.主要的爭論點演化論Vs.創造論達爾文之所以延遲了二十一年,當華來士快要搶走他演化論發現者的頭銜時,才發表他的物種原始,最重要的理由還是宗教的原因。在西方世界的基督教傳統萬物都是上帝在六天內創造的,尤其人類是上帝按照他的形體所創造的,怎麼可能是由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