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6页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二章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一般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一般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一般方法。2.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生合成及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教学内容】1.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及生合成简介。2.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声波提取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3.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结晶法及各种色谱法等。4.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简介: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一维谱:1H-NMR谱、13C-NMR谱、INEPT谱、DEPT谱;二维谱:1H-1HCOSY谱、HMQC谱、HMBC谱应用简介)、质谱(EI-MS、FD-MS、FAB-MS、MS/MS等)、旋光谱、圆二色谱等在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及晶体X射线衍射法简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一般方法(10学时)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1学时)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6学时)第三节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3学时)第2页共26页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6页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一)糖类分为单糖类、低聚糖和多聚糖类及其衍生物。低聚糖通常是由2~9个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多糖通常是由10个以上至上千个单糖脱水而形成的高聚物,水解后能生成相应数目的单糖。(二)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三)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包括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类化合物。(四)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中以苯丙基为基本骨架单位(C6-C3)构成的化合物。其中香豆素和木脂素为其典型化合物。(五)黄酮类化合物最早发现的黄酮为2-苯基色原酮。泛指具有两个苯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六)萜类和挥发油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其基本母核的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为萜类化合物。单萜和倍半萜类多为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在常温下可以挥发称挥发油或精油。(七)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氮原子多结合在环内,具有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八)甾体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中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甾核的化合物。(九)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基本骨架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十)鞣质又称单宁或鞣酸,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又难透水的化合物。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许多化合物在分子结构中都包含着某些基本组成单位。如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C6-C3单位,萜类化合物具有重复的C5单位,脂肪酸、酚类、醌及聚酮类化合物具有C2单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氨基酸单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C6-C3-C6单位等等。按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一次代谢产物和二次代谢产物。一次代谢产物是每种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维持有机体正常生存的必需物质,如叶绿素、糖类、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二次代谢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及一些氨基酸等作为前体或原料,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生物碱、黄酮、萜类、皂苷等。因二次代谢产物具有特殊、显著的生理活性。因此成为中药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中药二次代谢产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如下。(一)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通过这一途径能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等化合物。第3页共26页第2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6页1.脂肪酸类乙酰辅酶A为这一生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丙二酸单酰辅酶A起延伸碳链的作用。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缩合]乙酰乙酸(acertoaceticacid)[还原][缩合](Cn+2,n为偶数)图2-1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第4页共26页第3页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