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页医药行业:面对WTO的中国医药产业(一)社科院【20000817】提要:本报告旨在为上述两个问题提供一个系统和科学的回答,从而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份构筑医药产业未来的参考意见。报告首先通过对我国领先医药企业最近三年的业绩(1996—1998)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以鉴别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企业,然后,根据我国医药行业的状况,在总结跨国医药公司重组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我国医药企业的重组提出一套重组的指导思想。医药产业作为人民生活保障的基础之一,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生物技术(比如functionalgenomics,pharmacogenetics)、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chemistry)、高速药物筛选(high—outputdrugscreening)等新药开发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一个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医药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国家利用高新技术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此同时,人口的日益老龄化,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驱动下,中国的医药市场也越来越大。许多分析都认为,中国的医药市场价值将在2000年达到190亿美元(1560亿人民币),2010年达到600亿美元,并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的第一大市场。因此,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未来,不论是跨国医药企业还是中国本身的医药企业,其在中国医药市场的表现都会是决定该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而对中国本身的医药企业来说,占领本国市场就更加重要,因为只有能在国内市场有卓越成就的中国医药企业才有可能进而在全球市场中有一席之地(这一发展模式已被家电行业的发展而证明)。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的医药产业就必须有一个占领中国市场的大战略。这也正是本报告的出发点。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产业仍是一个低技术、低效率、低利润的产业。更重要的是,面对跨国医药公司的竞争,我国的医药产业正面临着江河日下的危机。面对医药产业的困境,我国的政府、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已达成共识:即我国的医药产业必须经过一个大规模的重组,才能走出目前资源分散和竞争力低下的困境。但是,对于两个最关键的问题:即如何重组,和重第2页共19页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页组以后怎么办,却没有系统和科学的回答。第一节困境和症结我国的医药产业正处在被两面夹击的困境中。在一条战线上,我国的西药企业面临着跨国医药企业的围剿。在另一条战线上,传统的中成药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而现代中成药业(mTCM)我国又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如果目前的状况在未来五到十年没有明显的改善,我国的医药产业极有可能在两条战线上均全线崩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医药产业如果没有一次大规模的重组,其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将是极其有限的。我们只需要看一些简单的数字就可以感受到形势的严峻。如今整个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已经为不到二十家的大企业所控制,而新一轮兼并浪潮远没有结束,估计到2000年底,全球的大型医药企业将剩下不到十家。这些企业1999年的销售额在70—300亿美元之间,利润在9—60亿美元之间(见附表一)。日益昂贵的新药研究开发(R&D)费用(每一个新药的研究开发平均需耗资1—5亿美元,耗时7—12年)使得这些企业每年必须将其年销售额的10—25%(其绝对值在7—60亿美元之间)投入到新药的R&D上,以寻找能赚取高额回报的药物,也就是所谓的“值10亿美元的分子(billiondollarmolecule)”。相比之下,我国如今共有数千家制药企业,而我国目前最大的西药企业,华北制药厂1998年的总产值仅为31亿人民币,利润为1.9亿人民币(2.3千万美元左右)。考虑到购买力的因素,华北制药的利润约合为4千6百万美元。在我国,即使考虑到购买力和其他因素,一个新药的开发仍需1—2.5千万美元左右。这样昂贵的费用,使华北制药也无法承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