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页阳政发〔2011〕6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新县“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县政府各部门:《阳新县“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阳新县“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修改稿)阳新县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版图面积2800平方公里,现辖23个镇(区),总人口107万人,东临长江,第2页共18页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8页西接京广,南通京九,北连武黄,大广、杭瑞、黄咸、麻阳高速在境内交汇,具有“吴头楚尾”承东启西、联南纳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同时是武汉“1+8”城市圈的重要出口与东南枢纽。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优势资源,发挥区域综合运输的整体功能,构建与阳新在国高网和城市圈中的区位相配套的公、铁、水、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阳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基础。协调交通运输与鄂东区域的关系,落实区域交通辐射战略,整合交通运输资源,确定县域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方案,是制订阳新县“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根本任务。一、阳新现状交通发展概况目前,阳新的公路主骨架尚未形成“田”字网,尤其是以阳新县城为中心的腹地交通运输无法进行网状运行,急需贯通北部棋盘洲至大冶、咸宁高速公路,东部麻城至阳新高速公路,腹地阳新至(武汉)大广高速的一级公路,融入“1+8”城市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黄石至阳新快速通道的立项建设,以改变阳新到江西、九江比到武汉、黄石还要快捷的被动局面;必须建成县域内长江组合港、阳新富河81公里岸线的第一个港区——兴国港区;建成武(昌)九(江)高速铁路干线,构建“二环九射二桥三隧五码头”,初步形成阳新公、铁、水、管第3页共18页第2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8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截止2010年底,阳新县交通运输线路里程达到3929.8公里(不含城市道路)。公路通车里程为3747.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516.2公里,区域内路网密度为134.6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公路比重为67.1%。长江和内河航道126.5公里,码头泊位88个。铁路营运里程57公里,区域内铁路路网密度为2.1公里/百平方公里。(一)阳新公路交通发展现状。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747.3公里。其中,106国道过境段58.75公里,5条省道227公里,16条县道272.2公里,154条乡道1071.385公里,村道2117.93公里。通车公路总里程中,技术指标为二级的280.938公里,三级74.3公里,四级2160.869公里,等外级公路1231.2公里(通自然湾公路)。通车公路总里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24.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979.71公里,沥青碎石路面617.888公里,其余砂石路面或无路面公路2125.2公里。全县所有镇政府、管理区所在地都通了二级或三级公路,所有建制村村委会都通了沥青(水泥)路。大广高速和杭瑞高速两条国道主干线在阳新境内长100公里,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动工建设,2012年均能建成通车。全县有各型营业运输车4105辆,其中客车438辆,货车3283辆。有汽车客运站第4页共18页第3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8页9座,其中二级站2座,五级站7座,有客运线路90条,远及深圳、上海、温州等地,县内遍及各主要农村集镇,日发客班900次,年客运量900万人次。乡村客运则延伸至村。全县年货运量630万吨,有城南货运站1座,乡镇没有正规货运站。区域有公共客运线路11条,客运出租车280台。(二)阳新水路交通发展现状。全县航道有:长江过境段45.5公里,富河干流81公里。航道沿线港口划入鄂东组合港。县内共分棋盘洲、黄颡口、富池口和兴国等4个港区。港口自然岸线总长125.5公里,长江45.5公里为一级航道,富河富池至排市大桥59公里为五级航道,排市大桥至富水大坝22公里为六级航道。计有客货码头泊位88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5000吨级,年货运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