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金融危机背景下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对策研究姓名:袁开春指导老师:王孔敬(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民族学专业06级2班重庆万州404000)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更是解决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农民的收入更是受到了新的冲击和影响,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渝东南民族地区也同样如此。本文将从新阶段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民增收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新阶段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及思考。关键词:渝东南农民增收对策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酉阳、秀山、彭水、石柱和按民族自治地方对待的黔江区等一区四县,幅员面积1.69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0.5%,总人口29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3万,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2.7%。[1](p6)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蒙古族、侗族和回族等,其中不同区县聚居的民族人口比例也有所不同。该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与南、北带的交汇处。属典型的山地地形,丘陵面积占3.7%,山原面积占4.9%,水域面积占1.2%,低山面积占62.5%。其平坝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秀山和酉阳。此外在中部的黔江区和石柱、彭水也有一些山间小平坝分布。其气候属亚热带温湿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无霜期长。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以种植业为核心。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种养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支撑。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民增收所面临的问题近些年来,渝东南民族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经济整体规划发展及“一圈两翼”战略布局的条件下,其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民的收入水平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其自然区位条件的限制以及新阶段世界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冲击等原因,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农民增收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新的障碍,其收入水平和全市平均相比,差距仍在。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区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的制约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几大区县都是明显的山地地形,山地面积广大,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极高,不利于大规模种植业和机耕农业的开展。在现有耕地的构成中,耕地质量较差,后备资源不足,旱地和望天田所占比重较大,灌溉水田比重较低,抗灾力较差,不利于保产。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由于坡地坡度较大,常年降水分布不平均,导致在雨季时,水土流失严重。此外,在旱季旱灾的发生频率较高,每年都有一定时段的伏旱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雨季暴雨多发造成洪涝灾害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也较大,并常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地地形对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对外通达度造成了严重制约,交通不便导致运输成本加大,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地区商品的流通。一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极待修复和改善。(二)教育滞后导致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在渝东南民族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较低,教育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虽经这些年来的努力和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该地区的教育设施和水平以及平均受教育年限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较全市平均水平,仍相对较低。其主要表现在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大多数农民只接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局面,限制了当地农民的素质拓展,也严重的制约着当地农民收入的增长。(三)乡镇企业发展不足,特色未能突显在国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这一大环境的影响,加上这些年来中央和地方一系列的优惠和促进政策,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乡镇企业这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等基本建立起来。企业的培训力度得到加强,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队伍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渝虎土畜产有限公司更是获得了农业部授予的2006年度“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称号。但同时由于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