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课程教案课程代码:00150课程性质: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必修课教材:《金融理论与实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贾玉革主编,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0年出版。教案撰写人:李凤教案框架1.课程学习重点、考核目标与教学课时安排2.考试命题和历年真题分析3.各章考核知识点、讲解重点和题型4.历年论述题真题分析5.计算题重点一、课程学习重点、考核目标与教学课时安排1.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重点(1)货币、信用、利率、汇率等金融基本范畴(2)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基本运作(3)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4)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2.考核目标(1)识记:识别和记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名词解释多为书上阐述较多的概念。(2)领会:领悟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涵,理解相关金融范畴与理论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作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如果要点明确,很可能为简答题。(3)应用:对金融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计算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判断。同时,能够对金融现实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综合分析和论证,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3.教学课时安排章次内容教学课时一货币与货币制度3二信用3三利息与利率3四汇率与汇率制度4五金融市场3六货币市场4七资本市场4八金融衍生工具市场4上半期复习各章重点内容和考核知识点3九金融机构体系2十商业银行3十一投资银行与保险公司2十二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5十三货币的均衡与失衡5十四货币政策5下半期复习各种重点内容和考核知识点3综合复习经典题型讲解4总计60二、考试命题和历年真题分析1.考试命题(1)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识记30%,领会40%,应用30%(2)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识记,领会)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识记,领会)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识记)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应用)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领会)论述题:每题13分,共13分(应用)2.历年真题分析(题型和分值)章次内容样卷2011-42011-7分值一货币与货币制度选3名3选3名3选4名36-7二信用简6选4名3选4名35-7三利息与利率选2名3选1计6选1简65-7四汇率与汇率制度选1简6选2简6选4名37-8五金融市场选1简6选2名3选1简65-7六货币市场选2计6选4名3选1计67-8七资本市场选1计6选1计6选1简67八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选1简6选2简6选1计67-8九金融机构体系选6选4选4名34-7十商业银行选1简6选1简6选1简67十一投资银行与保险公司选5名3选3名3选2名35-8十二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选3名3论13选55-13十三货币的均衡与失衡选5名3选2简6选1简67-8十四货币政策论13选1简6论137-13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领会):(1)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价值的概念(3)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和货币形式。(4)当某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即产生。讲解重点:不同价值形式之间的区别,以及货币产生的过程。二、货币形式的演变1.推动货币形式不断演变的动力(领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2.货币形式(识记):(1)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2)信用货币: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3.足值货币和不足值货币(识记):商品货币属于足值货币,信用货币属于不足值货币。讲解重点:画出货币形式演变的框架图第二节货币的职能1.交易媒介职能(领会):(1)计价单位(识记):价值尺度(2)交易媒介(识记):流通手段(3)支付手段(识记):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2.财富贮藏职能:(1)含义(识记)。(2)为什么货币具有财富贮藏职能?(领会)因为货币是能够与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讲解重点: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流通手段)职能之间的区别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1.货币制度(识记)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领会):(1)规定货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