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英语口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就不可能学好英语。教师要想教好口语,应该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统一起来。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和具体途径。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障碍;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76—02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果仅仅学习了英语的语法规则和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英语这门语言,也并不代表着就能够流利地用英语来进行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语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观念与文化习俗的差异,对跨文化语言交际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世界上几乎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脱离特定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现状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文化观念与文化习俗的差异对跨文化语言交际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单词和语法上,不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由于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对相关的风土人情、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了解甚少,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更谈不上用它来进行交际,结果造成了很多“哑巴英语”。对于广大学生来讲,长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就局限于教材和课堂。由于受到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们掌握大量词汇,精通语法知识,考试拿高分,四六级顺利过关,但是一旦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用词不准确、语言使用不得体、发音不标准等等。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也不仅仅只看一纸证书,而是开始看重求职者的英语运用能力。基于这一点,广大教师和学生应当注重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原因分析语言是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汉语和英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也不相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难免产生障碍,这些障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思维模式不同。中国人说话不采取直线的方法,习惯于绕弯子,比较含蓄,有一个从次要到主要,从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而西方人则喜欢开门见山,不喜欢讲客套话;(二)价值取向不同。东方文化的特点是集体至上,而西方文化的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在一种文化中被看作是正常之举,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给跨文化交际设置了重重障碍;(三)道德标准不同。中国文化提倡谦虚,反对自吹自擂;而西方人则从来不掩饰自己的信心和荣誉感,他们认为中国人的谦虚不但否定了自己,也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四)平等观念不同。中国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西方人平等观念则相对要强一些;(五)非语言行为的不同。人们在进行文化交际时,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或反感。比如说身势语的表达,点头在有的国家表示同意,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表示反对。造成以上跨文化交际中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客观的因素就不多谈,这里就提及几点主观方面的因素。首先,缺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及词汇的教学,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其次,缺乏语言交际的环境。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