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预备役人员新农村建设沟通材料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进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民兵、预备役队伍中汇合了农村中一大批文化水平较高、政治思想进步和干劲十足的优秀青年,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他们是一支党和人民用得上、信得过的重要建设力量,为新农村的进展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阔民兵、预备役人员不仅是切实的受益者,而且是参加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人武系统要注重充分调动和引导他们进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制造性,组织、鼓舞和支持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从而真正达到"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干净、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建设目标。一、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关键在于进展好农村经济。广阔民兵、预备役人员精力充沛、思维敏锐,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进取精神。并且他们中很多人业已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娴熟的生产技能。应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自身优势,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是在带头致富上发挥引导作用。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养"的目标,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对周边农民群众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优势,组织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好"四带头"活动,即带头学习和推广农业技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带头进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带头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企业、组织与农户的有机结合,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带头探究农民进城务工和做好农村经纪人的路子,帮助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第1页共4页二是在扶贫帮困中发挥示范作用。农村中的"五保户"和特困户家庭是一些弱势群体,我们要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做好他们的帮扶工作,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组织他们和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人带户、班带组、连带村的扶贫帮困活动。最主要的是引导他们不断加大开展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活动的力度,为贫困农户积极提供相应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帮助贫困家庭增加谋生手段,寻找致富门路,增强自我进展的能力。三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攻坚作用。民兵、预备役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能够在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攻坚作用。要积极教育广阔民兵、预备役人员始终保持敢于吃苦、敢于攻坚、敢于战斗的优良作风,勇于在一些急难险重任务中唱主角、挑大梁。使他们在参加农业开发、河流治理、道路整修、绿化造林等重大活动中充当先锋,在行动中锻炼队伍、树立形象。二、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农村社会事业进展中的先锋队作用。加快进展新农村社会事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需大力加强"三千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民兵、预备役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他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应积极发挥先锋队作用。一是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针对农村群众知识贫乏、渴求知识的心理,充分利用民兵训练基地、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青年民兵之家等场所,开设常常性的文化知识和科普知识讲座,帮助农民群众拓宽视野,提高文化水平。要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不断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利用重大节日、农闲时节、茶余饭后等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条件的乡(镇)、村还可以利第2页共4页用民兵组织建立起富有活力的农村业余文化队伍,不断推动文体活动的深化开展,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二是做文明新风的提倡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是建设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开展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活动;带头树文明新风,破除农村婚丧嫁娶中的各种陋习;积极宣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