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时代公共卫生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摘要今年两会上,代表对移动医疗的讨论比较热烈,据统计,到2020年,医疗数据将增长到2009年的四十四倍,医疗信息数据呈现几何倍数增长,传统的公共卫生信息处理平台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在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数据对攻克医学难题、建立家庭远程医疗、缓解我国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问题的意义,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部门信息共享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医疗信息孤岛现象、信息质量及数据信息的管理等方面问题突出,产生这些问题与我国当前信息共享主体积极性不高,利用意识差,制度建设不完善相关。从审批网络化,打破信息孤岛,普及电子病历等方面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公生卫生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建议。关键字:大数据;公共卫生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医疗改革;1996年,美国计算机专家尼葛洛庞帝曾在其书《数字化生存》中预言道,互联1网将最先改变销售、出版、汽车和医疗事业1。如今这些曾被视为荒诞的预言正慢慢变成现实,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数字化”。其中,大数据的颠覆性创新让公共卫生信息化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公共卫生部门迎来了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可以加速从医学的猜想、发现到医学实践转化的过程,借助于不断增长的私密和医疗大数据的公开,大数据技术帮助人们存储管理好医疗大数据并从这些大体量高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到蕴含其中的价值。时代的潮流颠覆了传统的医疗模式,公共卫生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医改深入和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具备了实现的条件和必要性。一、大数据时代公共卫生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一)大数据做支撑有助于攻克医学难题专家预测,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是现在人健康的最大杀手,虽然我们现在掌握了一些治疗这类疾病的方法,但这些技术仅仅是浅层次的治疗,延缓或暂时阻止病情恶化,例如对心脏病的治疗,现在仅仅是利用快速气囊血管成形术、支架等手段进行动脉的重新疏通,但这些方法充其量算是应急演练,很难真正防止心肌受损。心脏病发作之后,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为两个小时,治疗还需要一个小时,这样,就算手术成功,患者心脏还是承受了三个小时的损害,更何况每年会有数以万计的心脏病患者来不及赶到医院。但今天,互联网发展,让我们有能力对人类进行数据化处理,一种方法是进行染色体排序,找到基因风险,另一种方法是在血液中寻找某种细胞或其成分,我们就能准确的提前找出潜在病体,通过针对行的药物植入可以在前期治愈这些重大疾病。,2医生借用对这些有用数据的分析,在重大疾病医学领域获得更大突破,也让更多地患者从这些医学突破中获益。(二)信息资源共享使家庭远程医疗成为现实,家庭远程医疗3是指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的双向视频通道,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医生能够清楚的看到患者的表情,掌握患者身体状况,远程医疗的实现,即方便了患者本人,也是减少医生问诊数量的途径之一。目前,家庭远程医疗技术已经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实现了图、文、声、像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语音和高清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技术提供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家庭远程医疗使面对面会诊成为现实,不仅使医疗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同时配合家庭医生制度,互联网医疗将起到慢性病管理和治愈疑难病的作用,针对有些小的疾病很难检测到,小病最后演变成大病这种现象,家庭远程医疗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重大疾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还可以建立与偏远地区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使优秀的医疗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通过共享病人的病历和诊断照片,从而有利于临床研究的发展,通过视频教学,还能够为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学教育。(三)数据互联共享有助于缓解医患关系当前医患关系为何紧张?缺乏信任是症结所在,医疗信息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保守,有关医院的一些信息比较敏感,医院又缺乏公开的网络平台,公众对卫生部门的了解知之甚少,在我国,公众普遍认为医生属于高收入行业,而事实是医院作为行政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医生的工资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公立医院的医生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