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第一章“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第一节主要成绩“十五”期间,泰州旅游业取得了稳步发展,各级旅游机构逐步健全,旅游规划不断完善,重点景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管理逐步规范,旅游从业队伍逐步壮大。泰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兴旅游城市。一、旅游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五”期间,旅游产业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05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9249人次,2000至2005年年均增长26.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898.92万美元,年均增长33.8%;接待国内旅游者488.28万人次,年均增长11.3%,国内旅游收入41.01亿元,年均增长14.9%;旅游总收入43.39亿元,年均增长15.6%;旅游增加值17.36亿元,年均增长15.6%。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国内旅行社50家,星级涉外饭店24座(其中五星级饭店1座,四星级饭店2座,三星级饭店9座,两星级饭店8座,涉外饭店4座),景点32处,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13%、50%和113%。二、旅游规划不断完善,景(区)点建设进展顺利。《泰州市环城河风景区规划》、《兴化市旅游总体规划》已通过论证《靖江旅游研究》已出版发行,引江河森林公园规划、姜堰市旅游总体规划工作顺利推进,泰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环城河风景1泰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区一期工程、泰山公园改扩建工程、城隍庙、文昌阁修复重建工程、滨河绿地广场建设工程均完成并开放。溱湖风景区、溱潼古镇、泰兴省级古银杏生态群落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泰州已拥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黄桥战役纪念馆;国家AAAA级景区(点)、国家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溱湖风景区;国家AA级景区(点)4处——泰兴公园、溱潼古镇、郑板桥纪念馆、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旧址纪念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引江河水利工程、溱湖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1处——泰兴宣堡张河古银杏生态群落;另有一大批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旅游市场得到拓展,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部门组织参加全国、长三角地区、江苏省有关旅游活动,承办举办了长三角城市泰州旅游联谊会、泰州旅游发展博士论坛、苏北四市红色旅游联合促销、火车旅游系列活动以及烹饪大赛和“十大旅游美食”评选活动,举办了与南京、苏州、无锡、扬州、淮安、盐城、徐州等地的互动促销活动。筹建并开通了“泰州旅游信息网”,创办了泰州晚报旅游专版,与上海、南京、无锡及本地媒体合作开展了诸多宣传,泰州旅游在省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第二节存在不足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在全省处于靠后位置,产业规模不大。全市旅游工作机构网络仍不健全。现有旅游体制不利于旅游业发展,经营管理体制需2泰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转变。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地区差异较大,部分地区行政推动力不强,公共投入明显不足,宣传促销和引导扶持资金投入太少。全市缺乏代表性、龙头性景区(点)和旅游品牌活动,缺乏规模大、竞争力强、品牌优的旅游企业,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章“十一五”泰州旅游业发展环境一、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带动效应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旅游的金三角,“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旅游行业壁垒、地方保护主义有望在长三角区域层面首先破除。旅游交通、旅游信息、服务标准、旅游接待设施、旅游市场准入的一体化基础初步形成。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将率先于区域的全面一体化成为现实。泰州作为长三角区域的新兴旅游城市,必将积极创造条件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板块,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产业导向当前,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目标;泰州也明确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这为旅游业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泰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将进一步为旅游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三、更强经济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3泰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泰州发展将步入一个新的重要阶段,工业化加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