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1页一、总则第1条池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依据《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编制的专业规划,是指导池州市城市内绿地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们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划执行本规划。第2条规划依据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4.《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5.《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7.《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8.池州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第3条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4条规划范围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城郊和部分市域绿地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第6条规划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二、规划目标与指标第7条规划目标通过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以城郊森林和城区绿地相结合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把池州市建成为“两河穿城过、绿水青山满城廓”的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绿色山水城”。第2页共21页第1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1页第8条规划指标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远期):25平方米/人2.城市绿地率(远期):40%3.绿化覆盖率(远期):45%三、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构想第9条生态目标1.绿地系统的生态还原功能2.确立城市绿化的产业地位3.提高城市绿化的社会价值第10条生态结构1.自然生态结构1.1保护并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1.2疏通城市绿脉。1.3恢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良性作用关系。1.4引入自然群落的结构机制。2.经济生态结构认识城市绿化作为第三产业的双重价格特征。3.社会生态结构将城市景观生态区视为池州城市的财富,发掘生态脆弱地带和群落类型的潜力。第11条生态量化依据1.从碳循环与氧平衡的角度计算,城市森林绿地量的规划合理指标——人均约40平方米。2.水循环与水域绿地水循环是地球上由太阳能推动的各种物质循环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水域绿地对于城市化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第12条合理规模池州市近期绿化建设要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远期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绿色山水园林城市。四、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13条规划战略1.维护山水格局的连续性2.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3.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湖泊的自然形态4.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5.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第14条总体框架形成具有“江山抱城,东湖临城,两河穿城,森林围城”的湖、城、河、第3页共21页第2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1页山层次丰富的山水格局连续的绿色山水城。1.“江山抱城”:即长江和城南和城东的连绵山脉构成城市连续的山水格局。2.“东湖临城”:即位于中心城区东面的平天湖。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3.“两河穿城”:即横穿整个中心城区的清溪河和白洋河。两条河具有游憩和生态廊道的双重属性,其河岸保护尤为重要。4.“森林围城”:即齐山保护区、沿江防护林、沿河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网、生态林区构成的林网体系使城市位于森林的怀抱之中。第15条楔形绿地规划利用杏花村风景区、齐山和平天湖风景区的良好景观与生态优势,规划中充分体现池州强烈的生态特色,将山水生态绿地楔入城市建设用地中,形成开敞有致、优美自然的城市风貌。第16条城郊绿地建设1.平天湖风景区规划在维持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以保证景区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2.齐山风景区规划要求改善景区内的游览设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