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伟大的抗日战争(二)[基础达标]1.“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扶清灭洋B.抵制日货C.打倒列强D.抗日救国2.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3.《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A.发表《八一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C.回击皖南事变,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4.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5.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应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武汉会战6.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A.周恩来深谙历史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C.要依靠政府军队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7.右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邮票上人物Sun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B.邮票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并列,表明三民主义诞生在美国C.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D.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台湾已经回归中国8.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社会给予了极大援助B.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题号12345678答案[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答案解析】1.D2.A3.D4.B5.C6.D7.C8.C9.(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血案。(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3)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