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基础达标]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A.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B.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3.民盟主席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献有()①《新民主主义论》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5.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6.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C.确立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7.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规定的国家的政体不同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C.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D.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8.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有()①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③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④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题号12345678答案[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明确主张保留民主党派,不搞一党制,实行多党合作。当时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党派已经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历史使命,现在可以解散了。毛泽东得知后,主张“继续发展”各民主党派。早在1950年6月,毛泽东就说过“只要谁肯真正为人民效力,在人民还有困难的时期内确实帮了忙,做了好事,并且是一贯地做下去,并不半途而废,那么,人民和人民政府没有理由不要他的。”这里所说的,实际上就是各民主党派可以长期共存的政治基础。材料二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还说:“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请回答:(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基础是什么?(2)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指导思想有何变化?(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后,政协的职能和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答案解析】1.C2.C3.A4.C5.A6.D7.C8.C9.(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其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2)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一届全国人大之后,政协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