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机械能守恒定律》课堂教学设计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高波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七章第六节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二、能力目标: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这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三、德育目标: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教学用具: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刻度尺、重锤、导线、单摆、弹簧振子、气垫导轨教学过程:一、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现象多媒体播放:片段1:奥运会跳水项目田亮夺冠视频片段2:跳伞视频片段3:蹦极运动视频提问:①在上述运动中,有哪些力参与做功?②在上述运动中,有哪些能量参与转化?设计思想:通过体育运动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复习功、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并引入课题,唤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田亮夺冠镜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出机械能的概念。二、规律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将跳水运动员理想化为质点,将跳水运动理想化为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动能增加量和重力势能减少量。提问:①如何确定动能的增量?生:自由落体初速度为零,初动能为零,只需测出另一点的速度,即可确定动能的增量。②如何测量某点的速度?生:利用纸带打点,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可测。③如何确定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生: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实验演示:应用学生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请学生上台演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图1OCBA图2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示,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得到若干条纸带(如图2)。每条纸带选取同一个起点即初速度为零的点,选取不同距离的终点B为研究对象。数据处理:一条纸带放到投影仪上,由演示的同学在讲台上利用刻度尺读出所需数据OA、OB、OC。其他同学观看屏幕,并在教师提示(有效数字的问题)下判断判断这位同学读数是否正确。其余纸带分发给座位上的几位同学,请他们读出数据。将屏幕切换到电脑屏幕,打开已设计好的电子表格(如图3),将数据输入表格,得到各组的动能增量和重力势能减少量。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中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质量m(kg)下落高度OB(cm)OA距离(cm)OC距离(cm)时间T(s)重力势能减少量(J)动能增量(J)0.020.020.020.020.020.020.020.02图3数据分析:提问:①比较各组数据中重力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量,大家可以发现什么结果吗?生: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增量。②大得多吗?生:不多。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生:在下落过程中重锤要克服阻力。④有哪些阻力?这些阻力大吗?可忽略吗?生:有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阻力。这些阻力比较小,可忽略。⑤若忽略阻力和读数的误差,结果会怎样?生:重力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量应该相等。⑥一定相等吗?生:一定。(这样回答的同学比较少)第3页共5页第2页共5页V1V2h2ABh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5页教师引导:大家猜测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动能增量应该相等。那我们从理论上来看看,推导一下,大家的猜测能否成立。理论推导:例题: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试写出物体在A、B两点时的机械能的表达式,并找出这两个机械能之间的关系。物体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W=12mv22−12mv12(1)又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到:W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