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作用特训及其影响因素基础落实一、选择题1.关于酶的性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特殊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为RNA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答案:B2.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解析:酶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所降低的活化能为没有酶时所需的能量与有酶时所需的能量之差。答案:B3.若底物足够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B.酶因受热而失活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D.酶反应速率和酶量的关系解析: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其催化作用受温度、pH的影响。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70℃时是一条直线,说明酶因受热而失去活性;50℃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曲线斜率在减少,最后为零,这说明酶逐渐变性失活;40℃时,其曲线斜率不变,生成物的量一直在等比例增加,故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是40℃~50℃。图中不能体现酶反应速率和酶量的关系。答案:D4.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到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C.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解析:乳清蛋白、胃蛋白酶和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在pH为2.0的环境中,只有胃蛋白酶的活性最强,而淀粉酶则失去活性,由于其本质是蛋白质,可以被胃蛋白酶水解为多肽,故溶液中不可能有唾液淀粉酶的存在。答案:A5.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步骤方法观察结果1常温下自然分解氧气泡少而小2常温下加Fe3+氧气泡稍多而小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而大4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同自然分解一样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B.酶的催化条件具有温和性C.酶的催化对象具有特异性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解析:本题是以实验现象来分析酶的特征,在考试中比较常见。步骤1是其它实验的对照,步骤3与步骤2比较可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步骤3与步骤4比较可得出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必须是在常温下有效,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但整个实验不能得出酶有特异性的特点。答案:C能力提升6.下图表示的是温度和酶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A.在B点之前,酶的活性与温度成正相关,之后成负相关B.当温度达到B点时酶的活性最高C.A点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D.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上升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酶的催化作用也在上升,等达到B点时,酶的催化作用达到最高;随后,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酶的催化活性迅速下降。但是A点和C点相比,虽然酶的催化活性都很低,但是A点是低温条件,对酶的分子结构无影响,所以,随着温度的上升,其催化活性也会不断上升,而C点是高温条件,当温度过高时,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答案:D7.如右图是某有机物中加入酶后,置于0℃到80℃温度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至0℃的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思路导引:本题考查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高温可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降低酶活性但不使其变性。解析:解题时常出现的错误是:酶在80℃时,由于温度过高而使活性很低,随温度逐渐降低活性回升。要明确酶大多数是蛋白质,80℃时因温度过高而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以后不管温度多么适宜,酶也不再具有催化作用。答案:B8.某学生设计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迪特试剂(一种检验麦芽糖的试剂,遇麦芽糖变红色)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