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热点预测九:家电汽车下乡问题一、家电下乡问题启动农村消费需要增收,并完善社会保障,而“家电下乡”活动本身的效果显现还需要时间。全球经济尚无复苏迹象,中国政府拟以巨额财政投入家电下乡活动,进而刺激农村消费,这是继国家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后,首次对农民在消费领域进行的直补。2月27日,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表示,2009年财政投入200亿元补贴家电下乡,预期可拉动1500多亿元的农村消费。远期更为宏大的计划是,未来四年要在全国销售家电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6000亿元。计划能否如愿?这需要权衡农村消费能力和家电下乡的利益分层。被压抑的消费需求1月15日至2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CCTV2008经济生活大调查”,农村被访者的消费选择依次为:电脑、汽车、冰箱、摩托车、彩电、旅游、手机、空调、洗衣机。农村居民对家电的这种需求蕴藏着广阔的市场。初步测算,全面实施“家电下乡”,预计到2010年可以基本消化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的中低端家电产品过剩产能,转移20%以上的出口能力,每年可减少顺差100亿美元以上,每年新增消费近1000亿元。当前的收入水平似乎暗示着释放消费需求的可能——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这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那时正是家电迅速普及的阶段。这个拥有8亿多人口的农村市场,在出口受阻、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显得吸引力空前。一场由政府主导、主流企业参与的经济刺激计划被迅速放大——2月1日起,已经试点一年多的家电下乡活动开始在全国推广。但这个旨在刺激农民消费的计划,在另外一个角度上却也再次提示了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的问题,而这正是中国农民长期“有钱不敢花”的体制性因素。也就是说,即使农村今日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当年城镇普及家电的阶段,这也并不能保证农村会有当年城市普及家电的进度。因为,在同样的经济水平下,农村居民还要考虑养老、教育、医疗等,而当年在二元体制下的城市居民则无此担忧。商务部研究院市场建设研究部负责人唐淳风也认为,推动家电下乡能否真正提高农民的消费意愿,中国还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比较而言,农民是否有能力购买下乡家电,则是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眼下,虽有政府的财政补贴,这些家电对于农民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例如,彩电和洗衣机最高限价2000元,约为中国农村居民2008年人均纯收入的42%;电冰箱(含冷柜)最高限价2500元,是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商务部研究院市场建设研究部负责人唐淳风在调研中也发现,日常消费品的下乡并不能引起农民太大的购买欲,“应该把家电下乡改为机电、建材下乡,把农用工程机械、农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用加工机械、农用车这些算进去。因为这些可以给农民生财,产生新的生财机会,就是借钱也得买。”他建议增加生产型消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增收,任重而道远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构建购买家电的经济实力,远比购买家电本身重要而迫切。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就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得加强流通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唐淳风说,“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是大家必须的,但是他们却赚不到钱,反而是流通领域经销商赚了不少钱,如果能够从流通领域把中间环节压缩到最低限度,就能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据悉,商务部正准备通过设立农家店,建设改造农贸市场,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等措施,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帮助农民增加生产性收入。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占比已经高达三成。外出打工是增加收入最为便捷的渠道,但目前的就业形势却颇为令人担忧。2月2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中国今年大约有两千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2月2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