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化、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化、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5.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6.脆度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7.断口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8.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阻率来表示。褐煤电阻率低。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烟煤是不良导体,随着煤化程度增高,电阻率减小,至无烟煤时急剧下降,而具良好的导电性。1.煤化学的发展1830年左右,人们承认煤是由植物生成的。同时产生了煤岩学和煤化学两个煤炭研究的重要支柱。1837年,法国开展了煤的系统化学研究,提出了以元素组成为基础的煤分类。为两大支柱打下基础。随后,煤炭几乎是唯一的热源和能源,广泛应用于汽车,航行,炼焦,发电等领域。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煤岩学——美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透射光和反射光技术,完善了煤岩测定方法。煤化学——1913年德国费舍尔开发了F-T合成法。德国的伯吉乌斯开发了煤的直接加氢液化。两种方法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1950~1960年各国对煤的基础研究兴趣达到了顶点,对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用氢碳比,氧碳比,芳碳率,芳氢率等描述煤的结构。60年代中期,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动摇了煤炭的经济,煤炭工业衰落。不久以后,几次石油危机的发生再一次恢复了煤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先进分析仪器和新知识的出现可以使人们对煤进行更有效,更合理的应用。进入新实世纪,将在煤化学领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2.我国的煤炭资源和能源概况我国富煤少油,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2.96亿吨,而预计产量为1.8~2亿吨。而1994年已探明煤炭储量1万亿吨,占世界的45.7%。1990年产量10.6亿吨,占世界产量的30%。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占50%以上,世界平均比重为25%左右,预计到2050年,达68%。此外,我国硫含量超过2%的高硫煤产量在1亿吨以上,它的利用是一个大难题。3.煤的特性和生成:根据成煤植物的不同,分为腐植煤和腐泥煤,前者是由植物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主要成分形成的;后者是由低等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