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十佳老师先进事迹材料姓名:XXX学校:XXX时间:XXX十佳老师先进事迹材料十佳老师先进事迹材料(一):爱心铸就教育梦崔xx,汉,女,1987.11,本科(双学士学位),中教一级,现任xx市特别教育学校律动教学老师。我爱这些孩子,我爱我的职业,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毕业于内蒙古师范高校,获舞蹈、英语双学士学位的崔xx,受高校期间的一次公益活动的影响,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到xx市特别教育学校做一名律动老师。崔老师来到特校后,她坚信聋生也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翩翩起舞,舞出精彩。但是现实不像她所想的那样,她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却双耳失聪的孩子,而且同学的年龄又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没有舞蹈基础。摆在崔老师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与同学的沟通。一向活泼开朗、爱开玩笑的她面对这一群处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们,她幽默的话语、极富感染力的肢体动作换来的是同学呆呆的目光和不知所措的样子。当时崔老师很迷茫,教学模式也只停留在她跳而孩子们看着学的状态,慢慢的个别同学觉得上律动课太累了,练基本功太疼了。崔老师当时有些难过,可是后来慢慢想想,还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和同学们缺少沟通,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此她改变了教学方式,为了让同学们喜爱舞蹈,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舞蹈视频,当看完舞蹈《千手观音》后,崔老师告诉孩子们,他们也是聋哑人,崔老师看到孩子们艳羡的眼神,他们问崔老师,我们可以跳得像他们那样美吗?崔老师肯定的说:"当然可以,可是想把舞蹈跳好,就必须得练好基本功,基本功是根本,你们不要怕疼,怕累,我信任你们可以做到的,你们能吗?"孩子都说"我能,我能。"就这样她开始从压肩、压腿、下腰、下叉这样的动作一对一地教,每个动作,都要反复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但是孩子们喜爱上舞蹈了,不喊疼不说累了,崔老师觉得她已经成功了第一步。之后,崔老师每天自学手语,除了向同事请教外,她尽可能多的与同学一起沟通。在她的办公桌、床头都放着《中国手语》,甚至连她随身携带的手机里都下载着《中国手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崔老师很快就能和同学进行无障碍沟通了。崔老师了解了每个同学的性格、特长、喜好,在第2页共14页生活中处处关怀他们,把他们当做朋友,以诚相待,在教学中,多鼓舞、多表扬、培育他们的自信心,对每一个同学的点滴进步,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评价,慢慢地,她和同学的距离拉近了。舞蹈教学的困难还是超出了她的预料,再悠扬的音乐,再鲜亮的节拍对于听不见的同学来说都无法感知。怎样才能让没有听力的同学感受到音乐的节奏、韵律,领悟舞蹈的动作和意境成了崔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舞蹈室里,为了让聋哑同学感知音乐节奏,她通过跺脚震动木地板,由地板将震动的节奏传到同学的脚底,让同学来感受节拍。就这样,崔老师的脚跺到疼、跺到麻、跺到了忘记了疼、忘记了麻,跺成了一种习惯……学习一支舞蹈,正常的孩子半个月可能就学会了,但对于他们来说对舞蹈的理解、对节奏的感知以及动作的掌握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孩子们要通过地板的震动用肢体感受音乐,他们一边凭着默记在心的旋律,一边用眼睛的余光看着老师的指挥,为了舞台上表现出的一个动作、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他们要练上百次、上千次。崔老师需要在一对一的教学后再进行集体排练,往往比教正常孩子要多花费几倍的时间和几十倍的精力才能让他们掌握动作。在她怀孕期间,为了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准确掌握动作,崔老师又习惯性的跺脚打节拍,她的这一举动幸亏被路过的老老师及早发觉并制止。当家人得知后差点儿吓坏了她的母亲、气坏了她的老公,而她却笑着说:"看见同学们节奏不准确,我一着急忘了自己还怀着孩子,下次不会忘了。"就这样崔老师在怀孕期间一直坚持上课到临产期间才回家休息。在崔老师的舞蹈队中有一名性格孤僻、内向、自卑的女生引起了崔老师的注意,课堂中这名同学总是闷闷不乐,有时自己发呆,做动作时常常不到位、跟不上节奏,而且总是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脾气急躁、情绪极不稳定,有时还缺课,在宿舍里因为和同学吵架还打碎镜子割过手腕。崔老师翻阅了许多有关聋生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