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新学期开始进行一个月的军训,是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必修课,在军训中常常有学生脚上打起水泡。那么与水泡中液体成分最接近的是()A.血液B.血浆C.淋巴D.原尿答案:C2.炎炎夏日,烈日高照,京沪高铁建设工地上工人为赶工期仍在奋战。在工人中暑需要输液时,常把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而不是蒸馏水中。这是因为()A.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B.蒸馏水不含营养物质C.蒸馏水可增大细胞中自由水比例,使细胞代谢加快,加剧病情D.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防止细胞过度吸水答案:D经验教训:对人体进行输液时,为防止机体细胞吸水或失水,所以要输内环境液体的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等。3.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的物质是错误的()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解析: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答案:D4.春暖花开时节,游人们在花丛间留连往返。偶尔会有人发生花粉过敏,此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解析:把毛细血管壁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是:膜的内侧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和血浆是能够保持渗透平衡的。但发生过敏反应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浓度相对升高,血浆的浓度相对下降,即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增高,血浆的渗透压相对下降。结果使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平衡被破坏,使血浆中的水分更多地渗透到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加,出现局部浮肿。答案:C5.高温环境中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会如何变化?应对措施是什么()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解析: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时,流汗既会丢失水分,又会丢失大量无机盐,当口渴难耐时,说明丢失水分的比例更大一些,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应补充淡盐水,以维持渗透压平衡。答案:A二、简答题6.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原因是图中标号________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________。(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6)②内的水分正常情况下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消化道。答案:(1)②和③(2)(3)不会②缓冲(4)③(5)血浆蛋白(6)消化液7.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下图为人体新陈代谢局部模式图。(1)A~D为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四个系统,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是________,它除具有保护作用外,与代谢废物的排泄也有密切关系。(2)①②③为体液组成成分,其中构成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图中未标出的________。(3)体外物质通过A进入B一般需经过________等生理过程,B液体中的物质要进入组织细胞内部,至少要通过________层细胞膜。(4)如D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功能衰竭,则B中________会明显升高,产生尿毒症。答案:(1)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2)②③淋巴(3)消化、吸收3(4)尿素等代谢废物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马拉松比赛赛程超过40km,是耐力和意志力的较量。如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分解掉了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解析: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了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为弱酸,且能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而排出,使血浆中乳酸含量下降且pH基本不变。过程可表示为:剧烈运动时――→乳酸――→H2CO3―→CO2――→pH基本不变。答案:D2....